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 of late Quaternary glaciers in Kanas river valley of the Altay Mountains
张威 ; 付延菁 ; 刘蓓蓓 ; 刘亮 ; 崔之久 ; 师源凰 ; 王斯文
刊名地理学报
2015
关键词阿尔泰山 喀纳斯河谷 晚第四纪 冰期系列 地貌过程 Altay Mountains Kanas river valley late Quaternary glacial sequence geomophological process
DOI10.11821/dlxb201505006
英文摘要阿尔泰山喀纳斯河流域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丰富的侵蚀与堆积地貌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喀纳斯湖口以下主谷内古冰川地貌的实地考察,测定不同地段多级U型谷底(台地)的海拔高度以及冰川漂砾的上限与分布位置,并对主谷内不同地段不同期次的冰碛物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发生在主谷内的古冰川作用系列、规模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喀纳斯湖到驼颈湾地区的谷地中主要发生过4次冰川作用,时代分别对应中梁赣冰期(MIS12)、MIS8/10、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以及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MIS4、MIS3中期与MIS2;根据三级U型谷的分布特征推断,古冰川作用规模呈现渐次变小的规律,自冰川站至下游接近冰川末端,中梁赣冰期时冰川厚度达50~395 m,覆盖范围包括主谷及两侧的山梁和支谷,延伸的长度和宽度都最大,MIS8/10以及倒二冰期时的厚度分别在102~199m和88~269m之间,冰川末端到达驼颈湾附近;鸭泽湖附近坡地上保存完好的多级台地,说明发生在河谷内的古冰川活性大,流动性和连续性较强,具有温冰川的性质;喀纳斯主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与局部小气候和地形对冰川的发育影响有关.;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5; 739-750; 7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15100]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威,付延菁,刘蓓蓓,等.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 of late Quaternary glaciers in Kanas river valley of the Altay Mountains[J]. 地理学报,2015.
APA 张威.,付延菁.,刘蓓蓓.,刘亮.,崔之久.,...&王斯文.(2015).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地理学报.
MLA 张威,et al."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地理学报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