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Intensity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07 (Carbon Emission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Ⅲ)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刊名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关键词省区 碳排放 碳强度 差异
英文摘要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 东部 > 中部 > 西部,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定因素,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0; 4; 510-516; 46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330492]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等.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Intensity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07 (Carbon Emission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Ⅲ)[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
APA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2010).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MLA 岳超,et al."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