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卫星SAR和地基SAR的海螺沟冰川动态变化及次生滑坡灾害监测
刘国祥1,2; 张波1; 张瑞1,2; 蔡嘉伦1; 符茵1; 刘巧3; 于冰4; 李志林1,5
刊名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19
卷号44期号:7页码:980-995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 像素偏移追踪 地基SAR 冰川运动 滑坡
ISSN号1671-8860
DOI10.13203/j.whugis20190077
其他题名Monitoring Dynamics of Hailuogou Glacier and the Secondary Landslide Disasters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 SAR and Ground-Based SAR
产权排序3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藏东南及横断山脉多数冰川物质持续亏损、运动速度减缓,导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发。为突破光学遥感受气候条件制约的瓶颈,联合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地基SAR两种技术手段,选取海螺沟冰川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开展时序监测分析。基于对近11a间获取的38景PALSAR系列影像的像素偏移统计表明,海螺沟1号冰川粒雪盆和冰瀑布上沿区域整体运动最快,最大速度超过2m/d;在海拔2 900~3 900m的冰舌区,冰川运动趋缓,速度降至0.1~0.4m/d;随着季节更替,海螺沟冰川运动速度呈周期性波动,积累区的夏冬两季差异为25%~35%,而冰舌段的差异则高达4倍。在年际变化方面,海螺沟1号冰川的运动速度平均减缓率为每年7.27%,消融区内减缓率高达每年15.57%。同时,使用像素偏移追踪和Stacking-InSAR(interferometric SAR)方法在海螺沟U型谷北坡探明了多处不稳定滑坡体,统计分析表明,此类滑坡运动与冰川消融具有强相关性,滑移速度于每年夏季达到峰值,2018年度最大滑移速度为南北向100mm/d、东西向50mm/d。进一步分析地基雷达的高频实时监测数据,确定该滑坡体的滑移速度在2018-07-09达到峰值(150mm/d),并于随后失稳垮塌,详细展现了整个蠕变致灾过程。相关研究数据及监测结果可为冰冻圈及山地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510904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788]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张波
作者单位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5.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国祥,张波,张瑞,等. 联合卫星SAR和地基SAR的海螺沟冰川动态变化及次生滑坡灾害监测[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2019,44(7):980-995.
APA 刘国祥.,张波.,张瑞.,蔡嘉伦.,符茵.,...&李志林.(2019).联合卫星SAR和地基SAR的海螺沟冰川动态变化及次生滑坡灾害监测.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44(7),980-995.
MLA 刘国祥,et al."联合卫星SAR和地基SAR的海螺沟冰川动态变化及次生滑坡灾害监测".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44.7(2019):980-99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