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
齐云龙1; 邓明枫2
刊名灾害学
2019
卷号34期号:3页码:123-127
关键词藏东南 泥石流 形成机制 降雨 高温
ISSN号1000-811X
DOI10.3969/jssn.1000-811X.2019.03.023
其他题名Triggering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s in Jiurong Valley in Parlung Zangbo,Southeastern Tibet
产权排序2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川藏公路波密段沿着帕隆藏布展布。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强活动区。因流域内冰川分布范围不一,泥石流发生受气温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帕隆藏布下游无冰川流域内的泥石流与气温无关,如帕隆藏布下游的加玛其美沟泥石流,但中游以上的泥石流却与气温有关。该文以帕隆藏布中上游九绒沟2014-2015年内的4次泥石流为例,详细分析了泥石流暴发前的降雨过程,并对降雨和气温在泥石流起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次泥石流仅由暴雨激发,其作用机制与常规暴雨泥石流类似,即由降雨径流侵蚀地表物质产流,为低温+暴雨模式;而2014年8月18日泥石流与迅速升高的气温关系密切,为高温+降雨模式,其作用机制在于气温升高导致土体内部冰颗粒快速消融从而放大土体活性,降雨径流侵蚀湿润的活动性土体而迅速产生泥石流。二者的差异在于高温迅速放大了冰碛物的活性,增加了表层土体的含水量,从而降低了泥石流产生所需要的降雨阈值。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53460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935]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齐云龙
作者单位1.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齐云龙,邓明枫. 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J]. 灾害学,2019,34(3):123-127.
APA 齐云龙,&邓明枫.(2019).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灾害学,34(3),123-127.
MLA 齐云龙,et al."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灾害学 34.3(2019):123-12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