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张亭; 杨培; 郭岩伟; 赵荣华; 彭艳琼
刊名生态学杂志
2018
卷号37期号:12页码:3640-3646
关键词阳春砂仁 传粉昆虫 花气味 传粉前后
ISSN号1000-4890
英文摘要

在植物有性繁殖中,花气味是吸引传粉昆虫到访,获得传粉、受精的重要化学信号。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自然结实率低是限制其增产的瓶颈。探索阳春砂仁开花吸引传粉昆虫的化合物是解决结实率低的前提基础。因此,本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阳春砂仁传粉前后花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对比研究两者间的异同,并分析其生态意义。结果表明:从阳春砂仁花释放的挥发物中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衍生物构成。传粉前后阳春砂仁花挥发物显著分化,肉豆蔻酸异丙酯、酞酸二乙酯、壬醛、双环吉马烯、2,3-二氢-4-甲基-呋喃、alpha-法尼烯和十三烷在昆虫传粉后消失,且gamma-榄香烯、D-柠檬烯、beta-水芹烯、alpha-蒎烯和2-十一酮在传粉后含量减少;传粉后新增2-甲基-5-(1-甲基乙基)-2-环己烷-1-酮、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和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己烷,并且苯甲酸己酯、beta-月桂烯、叔丁基对甲酚和4,7-二甲基-十一烷含量增加。这些传粉前后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引起传粉昆虫行为反应的主要活性化合物,阳春砂仁花通过释放多种化合物,并依靠不同配比实现对传粉昆虫的吸引,其执行的是泛化的化学通讯策略。进一步筛选活性化合物,可为改善阳春砂仁传粉效率、增加其产量提供依据。

学科主题Plant Science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8625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xtbg.org.cn/handle/353005/11415]  
专题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_协同进化组
作者单位1.张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3., 昆明
4.,
5.北京 650223
6.100049.
7.杨培,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 云南 650223, 中国.
8.彭艳琼,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 云南 650223, 中国.
9.郭岩伟, 云南中医学院, 昆明, 云南 650500, 中国.
10.赵荣华, 云南中医学院, 昆明, 云南 650500,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亭,杨培,郭岩伟,等. 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J]. 生态学杂志,2018,37(12):3640-3646.
APA 张亭,杨培,郭岩伟,赵荣华,&彭艳琼.(2018).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生态学杂志,37(12),3640-3646.
MLA 张亭,et al."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生态学杂志 37.12(2018):3640-364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