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典型PPCPs的生态毒理效应与强化处理技术
作者安婧
答辩日期2009-05-2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药品接个人护理药品 生态毒性 处理技术 铁铜复合
其他题名Eco-toxicological effect and intensified treatment technology
英文摘要人类长期且大量的使用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使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导致它们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日益增加,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不良的生态毒理效应。本文以四种典型PPCPs(对乙酰氨基酚、土霉素、三氯生、佳乐麝香)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毒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它们对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的急性毒性,以及低浓度长期暴露对小麦幼苗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由于PPCPs具有生态风险性,而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却不能有效的将这些物质去除。因此,开发更多的新技术以强化处理PPCPs,使它们在环境中残留的浓度尽可能降低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研究以零价铁处理有机物的原理为依据,自制铁铜双金属复合物,研究了其对PPCPs溶液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整个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探。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浓度下,四种PPCPs与小麦根长及芽长抑制率之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的EC50可知,不同种类的PPCPs对小麦种子发芽的毒性大小不同,而且小麦的芽及根部对不同PPCPs胁迫的敏感部位不同。对乙酰氨基酚、土霉素、三氯生对小麦根长的抑制较芽长显著,它们的EC50分别为668.8 mg/L、34.7 mg/L和147.8mg/L;而佳乐麝香对小麦芽长的抑制更为显著,EC50为143.4 mg/L。实验浓度范围内,四种PPCPs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均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四种PPCPs暴露21天后,2.8~22.4 mg/L对乙酰氨基酚、0.15~2.4 mg/L土霉素以及0.2~3.0 mg/L三氯生和佳乐麝香显著抑制小麦叶片/根部中的CHL和SP,而且使POD和SOD酶活性降低或上升,从而打破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暴露21天内对CHL、SP、POD和SOD等含量在不同PPCPs胁迫下的变化趋势具有各自的特点。 以零价铁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为依据,自制了铁铜双金属复合体系,以强化处理PPCPs溶液。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X-衍射(XRD)分析得出铁铜复合物(FeCu/Cu2O)由Fe、Cu及Cu2O组成。与零价铁相比,FeCu/Cu2O显著提高了对PPCPs的去除效果,主要是由于Cu的存在扩大了反应的电极电位差,即增加了Fe-Cu之间的外加阳极电流,从而加速Fe的阳极溶解,产生更多的高活性物质以更好的去除PPCPs。溶解氧是影响FeCu/Cu2O对PPCPs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在FeCu/Cu2O表面获得电子后生成O2-,形成类Fenton体系。此外,由于Cu2O的光化学活性,光照也可以强化FeCu/Cu2O对PPCPs的处理效果。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体系内的pH值及自由基的产生量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的经典理论,本文对FeCu/Cu2O处理PPCPs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探,认为整个反应过程包括Fe的还原反应、Cu2O的光催化反应、Fe-Cu微电解反应以及絮凝过程等。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页码11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793]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安婧. 典型PPCPs的生态毒理效应与强化处理技术[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