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热液系统中铁的富集机制探讨
张招崇;  侯通;  李厚民;  李建威;  张作衡;  宋谢炎
刊名岩石学报
2014
期号5页码:1189-1204
关键词岩浆演化 不混溶 热液 流体出溶 铁的富集
英文摘要

与岩浆-热液系统有关的铁矿类型有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玢岩铁矿、矽卡岩型铁矿和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与这些铁矿有关的岩浆岩从基性-超基性、中性到中酸性岩均有,其中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与基性-超基性深成侵入岩有关,形成于岩浆阶段,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但是厚大的富铁矿石的形成则可归结于原始的富铁钛苦橄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多期次的岩浆补充以及流动分异等联合过程。钒钛磁铁矿石产于岩体下部还是上部与母岩浆的氧逸度有关:高的氧逸度导致磁铁矿早期结晶而使得其堆积于岩体的下部,相反,低氧逸度则导致低品位的浸染状矿石产于岩体的上部。虽然野外一些证据表明,元古宙斜长岩中的磷铁矿石可能是不混溶作用形成的,但是目前尚无实验证据。某些玢岩铁矿的一些磷灰石-磁铁矿石可能与闪长质岩浆同化混染了地壳中的磷导致的不混溶作用有关。除此之外,其他各类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铁矿床均与岩浆后期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这些不同类型铁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过程具有相似性,反映了它们形成过程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实验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岩浆-流体转换过程中出溶流体的数量以及成分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岩浆分离结晶作用以及碳酸盐地层和膏盐层的混染可导致出溶的流体中Cl浓度的升高。早期高氧逸度环境可以使得硫以SO42-形式存在,抑制硫与铁的结合形成黄铁矿,有利于铁在早期以Cl的络合物发生迁移。大型富铁矿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流体对流循环系统,而岩浆的多期侵位或岩浆房以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需要一个不透水层)一个有利于流体循环的断裂/裂隙系统是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流体对流循环系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不同地质环境,流体中铁的卸载方式和位置会有明显差别,由此导致不同的矿石结构构造和不同的矿体产状。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294]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招崇;侯通;李厚民;李建威;张作衡;宋谢炎. 岩浆-热液系统中铁的富集机制探讨[J]. 岩石学报,2014(5):1189-1204.
APA 张招崇;侯通;李厚民;李建威;张作衡;宋谢炎.(2014).岩浆-热液系统中铁的富集机制探讨.岩石学报(5),1189-1204.
MLA 张招崇;侯通;李厚民;李建威;张作衡;宋谢炎."岩浆-热液系统中铁的富集机制探讨".岩石学报 .5(2014):1189-12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