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甸土壤、植物碳氮变化特征及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 Response of Simulated Climate Change on the Changes of Soil and Plant Carbon and Nitrogen with Different Altitude in Alpine Meadow
作者薛晓娟
答辩日期2009-06-03
其他责任者李英年
英文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海北站)附近的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山体垂直带(3200~4300m)为研究平台。以不同海拔高度为梯度,调查了自然垂直带气候、植被及土壤碳氮分布规律,并对不同海拔高度植被进行双向移栽,调查移栽后植被、土壤碳氮分布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主要植物种和土壤碳、氮组分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降低明显,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0.51℃•100m-1,不同季节直减率有所不同。日平均气温稳定≥0℃、≥3℃和≥5℃的积温直减率几乎相同,为92℃•100m-1,持续天数直减率9d•100m-1。土壤表层温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具有与气温相近的变化趋势。 2.不同海拔地上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呈典型的单峰型,表现为自日平均气温稳定≥0℃开始萌动发芽,生物量积累,至8月底9月初达到最大,且随海拔高度升高最大值出现时间滞后;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表现为锯齿型,各海拔地下生物量在生长季节内(5~9月)分别出现有两次明显的增值过程和减值过程。地下生物量垂直空间分布为倒金字塔型,表层(0~10cm)集中了地下生物量的80%以上。地上净初级生物量、地下生产力与海拔均有显著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6与0.9892。 3.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沿海拔高度从3200m开始下降至3400m后开始急剧上升,在3600米处最高,然后又迅速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土壤垂直剖面分布趋势一致,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随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碳氮比沿海拔高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但随海拔高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4. 虽然植被移地仅为1年,但植物群落碳有一定的变化,除移地后各海拔高度中与3600m处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3个海拔移往各海拔的植物群落碳差异显著,并且均表现出移地到3600m海拔的显著低于3200m处。植物群落氮与碳/氮虽然随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变化,但从差异性分析来看,只有从3800m处的植被移地后与各海拔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他3个高度的植被类型移地后所发生的差异不显著。 5. 移地后各海拔的典型植物叶片碳、氮和碳/氮表明:A)从3200m处移往各海拔高度的4种植物(麻花艽、美丽风毛菊、垂穗披碱草和鹅绒委陵菜)叶片碳素含量除麻花艽在各海拔高度间差异显著外,其他3种植物叶片碳在各海拔间差异不显著;麻花艽与美丽风毛菊的叶片氮素、碳/氮在各海拔间差异显著,其他2种植物在各海拔间差异不显著。B)从3400m移往各海拔的5种植物(兰石草、珠芽蓼、垂穗披碱草、金露梅和鹅绒委陵菜)叶片碳素含量除兰石草在各海拔高度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4种植物叶片碳素在各海拔间差异显著;兰石草与鹅绒委陵菜的叶片氮素、碳/氮在各海拔间无显著差异,其他2种在各海拔间差异显著。C)从3600m处移往各海拔的3种植物(矮嵩草、雪白委陵菜和齿状风毛菊)叶片碳、氮与碳/氮均没有显著差异。D) 从3800m处移往各海拔的2种植物(矮嵩草,矮火绒草)中矮嵩草的叶片碳无显著差异外,其他都差异显著。
出处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甸土壤、植物碳氮变化特征及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薛晓娟[d].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09.20-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5.249.4/handle/363003/3254]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薛晓娟.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甸土壤、植物碳氮变化特征及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 Response of Simulated Climate Change on the Changes of Soil and Plant Carbon and Nitrogen with Different Altitude in Alpine Meadow[D].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