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农田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对栽培模式的响应
张洪培1,2; 陈迎迎1,2; 沈玉芳1,2; 李世清1
刊名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2017
卷号35期号:4页码:205-210
关键词春玉米 旱作农田 栽培模式 生育期 氮素累积 氮利用效率
英文摘要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玉米 6 个关键生育期六叶期(V6)、十叶期(V10)、吐丝期(R1)、乳熟期
(R3)、蜡熟期(R5)、生理成熟期(R6),比较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与当地传统栽培模式(LT)之间春玉米氮素
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 HH 模式的植株含氮量在 V6 期(39. 3 g·kg
-1 )显著高于 LT 模式(31. 9 g·
kg
-1 ),而在 V10 和 R1 期则显著低于 LT 模式;(2) HH 模式在各时期植株氮吸收量均显著高于 LT 模式,在 R1 期
前,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大小为叶片 > 茎,R1 期后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大小为籽粒 > 叶片 > 茎 > 苞叶、穗轴;(3) 两种
栽培模式下,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氮素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 > 茎 > 穗轴 > 苞叶,但 HH 模式显著高于 LT 模式;(4)
HH 模式的籽粒产量(15 326 kg·hm
-2 )和氮肥偏生产力(61. 30 kg·kg -1 )极显著高于 LT 模式,但两种模式间氮
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率差异不显著。HH 模式可促进干物质生产和氮肥利用,是有效的黄土旱塬春玉米增产增
效栽培模式。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682]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洪培,陈迎迎,沈玉芳,等. 旱地农田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对栽培模式的响应[J].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2017,35(4):205-210.
APA 张洪培,陈迎迎,沈玉芳,&李世清.(2017).旱地农田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对栽培模式的响应.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35(4),205-210.
MLA 张洪培,et al."旱地农田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对栽培模式的响应".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35.4(2017):205-2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