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母亲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 杏仁核功能连接的中介机制及其遗传度研究
作者姜能治
答辩日期2019-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张建新,李新颖
关键词母亲教养 遗传 杏仁核 青少年抑郁 双生子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Mediating Effect and He ritabilitv of Amvgdala Re st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Maternal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学位专业健康心理学
英文摘要

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成年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精神障碍中排在第二位,己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处在抑郁易感性迅速上升的关键时期,以往研究发现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具体病理机制仍知之甚少。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影像遗传学研究将大脑作为风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影响抑郁的中间表型,推动了对于抑郁发病机制的认识,但对于正常环境中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依据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脑成像研究理论框架,本研究在北京市双生子库(Beijing Twin Study BeTwiSt)的纵向行为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了108对青少年双生子的静息态脑成像及行为数据,系统考察了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在母亲教养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以及遗传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包括:

研究一采用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考察了青少年早期母亲积极和消极教养对青少年中期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消极教养增强了杏仁核与腹外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降低了杏仁核与内侧颗叶、感觉运动皮层、扣带回、眶额叶的功能连接。

研究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母亲教养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发现杏仁核与腹外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是母亲消极教养影响青少年抑郁的神经基础。

研究三基于双生子样本研究设计,考察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青少年抑郁与杏仁核情绪脑环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二者关系所起的影响。结果发现,青少年抑郁及其神经中介机制即杏仁核与腹外侧前额叶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遗传度分别为63%和19%,而且青少年抑郁与杏仁核情绪脑环路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总的来说,本研究发现杏仁核与腹外侧前额叶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是母亲消极教养影响青少年抑郁的神经中介机制,该神经环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并且与青少年抑郁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语种中文
页码8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9326]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姜能治. 母亲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 杏仁核功能连接的中介机制及其遗传度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