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视野缺损的自然评估与恢复
作者赵金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黄昌兵
关键词视野缺损 知觉学习 记忆掩蔽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Assess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Visual Field Defects
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
英文摘要

人类之所以能看到世间万物,是因为眼睛在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视觉信息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与处理,最后形成视觉意识。视野是指在任一瞬间眼睛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正常的视野对人类的各种活动,如开车、阅读和运动等都非常重要。眼部和视路病变以及外伤性脑损伤、肿瘤等都有可能造成视野缺损,这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与危险,还可能会使病人丧失生活信心,给社会带来危害以及经济损失。

目前临床上对视野缺损的评估方式主要是使用自动视野计进行测量,此种方式以光点为刺激,基于视野缺损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容易低估患者受损侧残余的视觉能力。当前国内外缺乏针对视野缺损恢复的行之有效的临床措施和方法,因此研究视野缺损的客观评估方式以及恢复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一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跨视野视觉记忆掩蔽范式,可以评估视野缺损患者的缺损视野是否存在残余视功能。该测试使用二选一迫选(2-AFC)延迟空间频率辨别范式,通过将掩蔽刺激放在患者的的缺损视野和相对完好的视野来对患者缺损视野的辨别能力进行测量,以达到评估患者缺损视野是否存在残余视功能目的。实验1中,19名正常被试完成2(掩蔽刺激呈现位置:左、右)*(掩蔽刺激呈现方式:同侧、对侧)4种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发现,正常被试在不同条件下都表现出了与前人研究结果类似的记忆掩蔽效应,表明此种效应可能具有独特的掩蔽刺激视网膜位置非特异性。在实验二中,我们探讨了跨视野视觉记忆掩蔽范式在更多视网膜位置的有效性。6名正常被试完成2(离心度:30, 50) *2 (掩蔽刺激呈现方式:同侧、对侧)*6(掩蔽刺激呈现位置: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24种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提示这种新型掩蔽范式的掩蔽效应并不具有严格的视网膜位置特异性。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为评估偏盲患者残余视功能提供了方法基础。在实验3中,我们对22名视野缺损患者使用新型掩蔽范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视野缺损患者的受损视野并不是完全丧失了功能,至少对5-20周期/度(c/d )的光栅仍然具有一定辨别能力,为设计针对性恢复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研究二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渐进式跨视野关联训练方法,对视野缺损患者进行长期训练,并通过临床的视野检查来考察训练前后患者的视野功能变化情况。选取了10名视野功能以及稳定的视野缺损患者,根据详细的眼科检查结果,为每名病人量身定制了训练方案;训练在家进行,要求每天至少训练1次,每隔60天上传训练数据,并进行一次临床检查。结果发现,经过3-9个月训练后,所有训练位置的对比敏感度(CS)平均提高1.682士1.252 dB,患者的临床视野检测结果均显示视野的受损程度减轻,其中双眼的平均缺损程度(MD)减少了2.153士0.380 dB,光敏感性(MS)平均提高了1.948士1.320 dB,患者报告主观视觉质量有改善。

我们的研究提示:为了更全面的评估视野缺损患者的视野受损情况,除了必要的临床视野检查外,还需要考虑加上其他功能的测试;成年视野缺损患者的视觉系统依然具有可塑性,基于知觉学习的渐进式跨视野关联训练为视野缺损的恢复提供了新思路。

语种中文
页码5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9316]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金. 视野缺损的自然评估与恢复[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