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领域
温带阔叶红松林和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碳分配的比较研究(英文)
2); 罗艺伟(1; 2); 张雷明(1; 2); 郭学兵2; 戴冠华4; 王安志4; 周国逸1; 于贵瑞(1
刊名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8
卷号9期号:06页码:642-653
关键词碳分配  生态系统碳储量  生态系统碳交换  生态系统生产力  成熟林
英文摘要生态系统碳分配通过量化不同碳库及其交换量从而直观反映碳循环过程。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CBM)和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林(DHM)2010年群落调查资料,计算得到两个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的碳储量及其各部分,并结合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以及呼吸不同组分的估算,初步构建了两类成熟林生态系统的碳分配模式。结果表明,CBM的碳储量略高于DHM,其差异主要来自于乔木的碳储量,并且两类森林植被、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的分配比例呈现相似的特征。在植被碳库中,CBM将较多的碳分配到乔木中的树干和根系,而DHM则更多将碳分配到乔木中的枝条和叶片。CBM和DHM植被碳库与土壤碳库的比例分别为1.5和1.3,根冠比分别为0.30和0.25。CBM土壤碳储量的77%分布于表层,而DHM深层土壤仍有较多的碳储存。CBM和DHM的NPP/GPP分别为0.76和0.58,Re/GPP则分别达到了0.98和0.87,而自养呼吸与异养呼吸的比例分别为0.41和1.23。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DHM叶片、枝条和根系的自养呼吸量较高导致。观测结果显示,2010年CBM为弱的碳汇(0.24),而DHM表现为较强的碳吸收能力(3.38),但由于碳交换往往在环境因子影响下出现较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因此还需要更长时间观测数据以更为准确地评价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241]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2),罗艺伟(1,2),等. 温带阔叶红松林和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碳分配的比较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8,9(06):642-653.
APA 2).,罗艺伟.,2).,张雷明.,2).,...&于贵瑞.(2018).温带阔叶红松林和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碳分配的比较研究(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9(06),642-653.
MLA 2),et al."温带阔叶红松林和南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碳分配的比较研究(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9.06(2018):642-65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