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领域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多样性与碳储量的变化
2; 3); 2; 李凤(1; 唐旭利1; 3); 邹顺(1; 3); 2; 张静(1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8
卷号27期号:03页码:424-431
关键词鼎湖山  多样性  碳储量  重要值  种群变化
英文摘要选择鼎湖山处于演替初期的马尾松林(Pine massoniana forest,PF)、演替中期的针阔混交林(Pine massoniana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MF)及演替顶级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South China,BF)为研究对象,以样地每木调查为基础,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结构多样性及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旨在全面评估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碳汇功能的协同变化,指导区域低质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碳储量随群落正向演替而增加,物种丰富度较碳储量的增加幅度大。(2)3种不同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等级:小(1 cm≤DBH<10 cm)、中(10 cm≤DBH<30 cm)和大(DBH≥30 cm)径级个体的碳储量随群落演替的变化:从PF演替至MF过程中的共有种,各径级的个体数比例和碳储量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从MF演替至BF过程中的共有种,小径级个体数比例下降,而大径级个体数比例(由MF的2.1%上升至BF的33.4%)与碳储量比例均上升(由MF的7.3%上升至BF的64.4%)。(3)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共有种的重要值、个体数量及占群落碳储量的比例均呈现由前一个演替阶段向后一个演替阶段下降的趋势;而新增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演替的正向进行,重要值、个体数量及占群落碳储量的比例呈增加的趋势。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是MF发展至BF过程中主要的共有种,二者对MF及BF碳储量的贡献之和分别为MF的76.3%,BF的50.5%,远大于其他种群,表明在马尾松低质人工林改造中可以引入区域常见阔叶树种锥栗、荷木,以达到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优化群落结构、提升植被碳储量的目的。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228]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5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2,3),2,等.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多样性与碳储量的变化[J]. 生态环境学报,2018,27(03):424-431.
APA 2.,3).,2.,李凤.,唐旭利.,...&夏艳菊.(2018).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多样性与碳储量的变化.生态环境学报,27(03),424-431.
MLA 2,et al."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结构多样性与碳储量的变化".生态环境学报 27.03(2018):424-43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