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牡蛎的比较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研究
作者李孝绪
答辩日期199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专业海洋生理学
英文摘要本文对我国己发表的牡蛎作了详细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在强蛎亚科(Pycnodonteinae)发现了第三个心耳--右上心耳和与其相连的第三条回心静脉--后静脉,这在双壳类中实属首次报道。第一次提出了牡蛎循环系统的两种类型,附心脏型和无附心脏型。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肌套血管,其外套血液主要来自环外套动脉和附心脏,而后者由于无附心脏和环外套动脉,其外套血液主要来自肌套血管;前者是通过出鳃静脉和外套静脉分别将鳃前部和后部的血液送回心耳,而后者的外套静脉与外入鳃血管不通,鳃中的血液只能通过出鳃静脉回到心耳。根据外套腔的形态特点,本文将中国的牡蛎分为三种类型六个组。第一种类型,左右侧都具侧水腔,包括一个组;第二种类型,仅右侧具有侧水腔,包括四个组;第三种类型;不具侧水腔,包括一个组。在比较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讨论了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一些主要系统的演化过程,并推测了现生牡蛎各属间的演化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依据,发现了一个具有重要演化意义的单行属种,爪蛎属(Talonostrea),猫爪牡蛎(T. talonata)。澄清了目前世界上在舌骨蛎属(Hyotissa)、拟舌骨蛎属(Parahyotissa)、小蛎属(Saccostrea)和巨蛎属(Crassostrea)分类中的混乱。解决了我国牡蛎分类中存在己久的疑难问题,将己发表的20种牡蛎重新鉴定为15种,即舌骨牡蛎(Hyotissa hyotis),复瓦牡蛎(Parahyotissa imbricata)。中华牡蛎(P. sinensis),鸡冠牡蛎(Lopha cristagalli)。薄片牡蛎(Dendostren folium),缘齿牡蛎(D. cre-nulifera),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猫爪牡蛎(T. talonat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近江牡(C. rivularis),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sp.),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棘刺牡蛎(S. echinata),鹅掌牡蛎(Planostrea pestigris)和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它们分别隶属于二个科,曲蛎科(Grypheidae)和牡蛎科(Ostreidae);四个亚科,强蛎亚科(Pycnodonteinae)。冠蛎亚科(Pycnodonteinae),巨蛎亚科(Lopheinae)和牡蛎亚科(Crassostreinae)。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10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316]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孝绪. 牡蛎的比较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99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