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南海北部陆坡区深水水道沉积体系研究
作者袁圣强
答辩日期2009-05-1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南海北部 陆坡 深水区 深水水道 浊流 深水油气
其他题名SEDIMENTARY SYSTEM OF DEEPWATER CHANNEL,THE SLOPE AREA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英文摘要被动陆缘陆坡深水区因蕴藏大量的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而受到石油行业的关注。峡谷水道作为重力流沉积物从陆缘向陆坡盆区搬运的主要通道,是现今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是“由源到汇”研究的重要内容。峡谷水道可以作为粗粒沉积物的最终沉积场所,已被钻探证实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本文选择陆坡水道为研究目标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 本文借助1979年至2007年采集的2D(部分)、3D地震数据,参考部分钻井资料,以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以多种地球物理属性为手段,以南海北部深水陆坡区为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并对陆坡水道的发育进行研究。层序特征分析发现琼东南南部陆坡具有不同于北部陆坡的物源供给模式,断陷期以北部华南地块和西南方向中南半岛为主要物源,也有部分来自西沙隆起的物源;拗陷期西南方向的中南半岛为主要物源区。 通过大量2D地震资料研究,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发育在南海北部陆坡的大型水道,该水道起源于莺歌海盆地东部、横跨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终结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部,我们把该水道命名为“琼东南中央水道”。琼东南中央水道长约570km,宽4-8km不等,发育在上新统地层中,该水道的产生与中新世以来红河对莺歌海盆地充足的物源供给,中新世末的海平面下降以及5Ma左右红河断裂带的反转诱发的滑塌有关。 基于新采集的3D地震资料和地球物理技术,本文首次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深水区识别出深水水道,该期水道发育在更新统地层中,形态各异,有类似曲流河的曲流水道,也有典型的低弯曲侧向迁移水道。振幅特征显示该期水道主要以弱振幅细粒泥质充填为主,部分位置有强振充填反射,可能为粗粒充填。根据地震剖面和相干时间切片时空分析,认为该水道主要有3期侵蚀和3期充填过程。从展布特征来看,该期水道的形成与更新世(中)末次盛冰期海平面的下降,地震诱发中南半岛中部小型山脉河流的复苏对南海西部的供给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13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214]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圣强. 南海北部陆坡区深水水道沉积体系研究[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