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海域斑海豹种群资源和分子遗传特征研究
作者韩家波
答辩日期2009-05-2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斑海豹 栖息地 种群数量 重金属积累 遗传特性
其他题名Studies o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potted Seals (Phoca largha) in Chinese Waters
英文摘要斑海豹,西北太平洋广泛分布的冷水性海洋哺乳动物,为我国的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属于濒危物种,也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自然繁殖的鳍脚类动物。辽东湾结冰区是斑海豹在世界上8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斑海豹资源,对渤海海域斑海豹的栖息地、种群动态及分布时间、重金属体内积累、以及斑海豹的分子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斑海豹在渤海海域的栖息地有辽宁双台子河口水域、大连虎平岛和山东庙岛群岛海域三处,其中的上岸点分别为河口泥沙滩、海里的浅石滩和海岛周围的小岛礁三种类型。斑海豹出现在三个栖息地的时间为每年的3~5月,2002~2008年间各栖息地的斑海豹的数量变化不明显。 对斑海豹肌肉、肝和肾脏组织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汞(Hg)、镉(Cd)、铅(Pb)和砷(As)等有毒元素在斑海豹体内的积累远未达到致死浓度。 对斑海豹的部分mtDNA 序列分析发现,辽东湾斑海豹群体的遗传距离、控制区DNA的单元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均远小于日本群体,辽东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微卫星引物标记对辽东湾斑海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显示,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4个)和期望杂合度(0.24~0.72)等指标均较低,表明辽东湾斑海豹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可能曾出现过一定程度的瓶颈效应。 对斑海豹的41个MHC-I基因的序列分析,得到40个等位基因。斑海豹MHC-I基因多态性水平高,说明辽东湾斑海豹种群MHC-I基因的丰富性。 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我国辽东湾斑海豹种群的保护和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11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272]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家波. 中国海域斑海豹种群资源和分子遗传特征研究[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