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罗维; 杨婧婧; 徐笠; 陆安祥; 陈伟; 李君逸
刊名环境化学
2018-04-03
卷号37期号:03页码:383-396
关键词微(纳米)塑料 海洋生物 人体 毒性评价 复合效应
英文摘要微(纳米)塑料是环境中分布广泛的微小颗粒污染物,不同环境介质中微(纳米)塑料的污染状况及其对生物体的毒害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系统的综述了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微(纳米)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从转运吸收和毒性评价两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微(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影响,并介绍了由微(纳米)塑料带来的典型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陆地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污泥的使用、农业上使用的塑料制品、被微纳米塑料污染的灌溉水以及大气沉降,海洋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陆源的输入、滨海旅游业、船舶运输业、海上养殖捕捞业以及大气沉降;微(纳米)塑料可被很多海洋生物摄取、并在生物体中积累,且可通过食物链层层富集到更高等的生物体中,从而对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繁殖造成影响;微(纳米)塑料的对人体的毒性,与其表面性质、尺寸大小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尺寸较小的纳米塑料颗粒更容易进入并积累到细胞和组织,而表面带正面的纳米塑料颗粒对细胞生理活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微(纳米)塑料添加剂及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微(纳米)塑料本身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系统地和进一步地开展微(纳米)塑料的风险评估及全面深入地研究其毒理学效应提供支持.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031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香港浸会大学生物与环境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2.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5.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维,杨婧婧,徐笠,等. 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及毒理学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2018,37(03):383-396.
APA 罗维,杨婧婧,徐笠,陆安祥,陈伟,&李君逸.(2018).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及毒理学研究进展.环境化学,37(03),383-396.
MLA 罗维,et al."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及毒理学研究进展".环境化学 37.03(2018):383-39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