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徐丽娇1; 李雪静1; 徐天乐1; 陈保冬1; 赵爱花1
刊名生态学杂志
2017-07-05
期号10页码:2734-2743
关键词荒漠 草原 Amf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英文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土壤真菌,能够与绝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内蒙古地带性植被区及甘肃、青海非地带性植被区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比较荒漠和草原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AMF在草原荒漠化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高通量数据分析共得到159个AMF-OTUs,分属于1门1纲3目5科8属,其中Glomus属在荒漠和草原土壤中均为优势属。地带性植被区和非地带性植被区的草原土壤AMF丰富度、香农多样性、系统发育α多样性都显著高于荒漠。地带性植被区的荒漠和草原土壤AMF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而非地带性植被区荒漠和草原土壤AMF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揭示了环境因子与土壤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变差分解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因子对AMF群落结构的解释率比植物群落和地理距离要高,荒漠和草原土壤AMF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因子形成的环境过滤的影响。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787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丽娇,李雪静,徐天乐,等. 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J]. 生态学杂志,2017(10):2734-2743.
APA 徐丽娇,李雪静,徐天乐,陈保冬,&赵爱花.(2017).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生态学杂志(10),2734-2743.
MLA 徐丽娇,et al."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生态学杂志 .10(2017):2734-274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