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减蚀效应及其时间变化
吴祥林; 黄志霖; 陈利顶; 傅伯杰
2004-07-01
会议日期2004-07-01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关键词减蚀 沙棘林 草地 林地 针茅 油松林 农业用地 禾本科牧草 不同植被类型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量
英文摘要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是脆弱生态区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但对植被恢复重建的类型选择及其水土保持功能仍然有很多争议。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基于4种植被类型与农作物的径流场对比试验的连续观测(14年),可以反映植被重建和恢复过程的水土保持功能的时间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显著地减少了土壤侵蚀量,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侵蚀量次序为:农耕坡地>苜蓿地>油松林地>针茅草地>沙棘林地。减蚀效率(相对坡耕地)随时间(短期,中期,长期)变化特征:苜蓿草地减蚀效率随时间(3、8、14年)延长而逐步降低(81%、69%、58%),沙棘林地保持高的减蚀效率(82%、93%、95%),油松林的减蚀效率随时间而提高(51%、69%和77%),针茅草地则是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过程(91%、95%、92%)。说明沙棘和针茅草地具有持久和较高的减蚀效率。苜蓿地仅具有良好的短期减蚀效率,油松林地的短期减蚀效率较低且增长缓慢。
会议录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738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祥林,黄志霖,陈利顶,等.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减蚀效应及其时间变化[C]. 见:. 中国北京. 2004-07-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