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模糊决策是否是“加权求和”的过程:基于眼动证据的研究
作者邵洋
答辩日期2018-04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李纾
关键词风险决策 模糊决策 眼动追踪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Is making an ambiguous choice based on a weighing and adding process?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method
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
英文摘要

生活中,我们的决策往往会涉及两类问题:风险((risk)和模糊(ambiguity)。 17世纪起,学界就己经开始对己知各种结果以及结果出现概率的风险决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诞生了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即使饱受挑战,风险决策的主流理论,即补偿性的期望家族理论仍保留着期望价值理论所提出的“加权求和”的核心假设,不断地修正、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的是概率未知或不确定的模糊决策。但是直至Ellsberg (1961)提出双色、三色问题对主观期望效用理论(Savage, 1954)造成了巨大挑战,模糊决策的理论模型才逐渐出现、发展,但其主要思路基本是对期望效用理论的修正。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结果和概率都已知的风险决策时并不会遵循期望法则,而是采用简单的启发式策略。在概率未知的模糊决策中,加权求和变得更加困难,而风险决策中“非主流”的启发式理论,或许能够更好的描述和解释模糊决策。但是模糊决策的研究起步较晚,己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的行为实验,更是缺乏过程追踪方面的证据。因此,本研究在决策结果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眼动技术对模糊决策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直接的测量,以回答:1)个体进行模糊决策是否是“加权求和”的过程?2)与风险决策相比,模糊决策是否更可能是采用简单启发式的过程?

研究一参考Su等人(2013)风险决策研究中的比例任务范式,设计了被试在自然状态下作出选择前会有意识地进行加权求和的模糊比例任务,作为基线任务来检验模糊决策是否符合“加权求和”的假设。从行为结果来看,被试在进行两个任务时,其决策符合期望家族理论预期的比例存在边缘显著的差异,决策时间的差异显著。此外,两个任务的眼动过程差异显著,相比于需要进行加权求和的模糊比例任务,被试进行模糊决策时的信息加工复杂度较低,基于选项的加工更少,并且两个任务的扫视轨迹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模糊决策的眼动过程并不符合“加权求和”的假设。

研究二采用图片形式呈现概率/概率区间,以最大程度减少由实验材料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模糊决策和风险决策的直接比较,来探究与风险决策相比,模糊决策是否更可能是采用简单启发式的过程。在行为结果层面,被试的选择结果符合期望家族预期的比例存在边缘显著的差异,而决策时间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眼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从信息加工复杂度指标上看,并未发现模糊决策与风险决策有显著差异;对信息搜索方向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被试进行模糊决策任务时的结果概率眼跳比例显著低于风险决策任务,说明模糊决策更不符合“加权求和”的眼跳模式;对两类决策任务扫视轨迹的分析表明,二者整体、动态的眼动过程并不相同。此外,在进行风险决策任务时,被试在计算难度低的条件下,与计算难度高的条件相比,反应时更短、基于选项的加工更多;而在模糊决策任务中,并未发现计算难度的影响。以上结果说明与风险决策相比,个体进行模糊决策时可能并不存在“加权求和”的计算过程、而更可能是采用简单启发式的过程。

本文从行为结果和眼动过程两个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其中对眼动过程特征的分析,主要是基于“补偿/非补偿性”以及“基于维度/基于选项”的决策特征,对不同决策类型的加工过程更符合哪种理论决策模型的假设进行了检验。整体而言,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说明,个体进行模糊决策时并非是“加权求和”的过程,并且与风险决策相比,模糊决策更可能是采用简单启发式的过程。

语种中文
页码5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8866]  
专题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邵洋. 模糊决策是否是“加权求和”的过程:基于眼动证据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