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妒忌与不公平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作者苏玉辉
答辩日期2015-08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时勘
关键词妒忌 亲社会行为 中美被试 行为预测
其他题名Envy or Unfair: Which One Is Real
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
英文摘要

妒忌是与社会比较相联系的强烈情绪,尽管社会比较在组织行为领域被研究,社会比较一直以来仅限制在对于公平的认知。妒忌与不公平感可能相互缠绕彼此渗透,因为这两种建构都描述了由上行社会比较而引发的不愉快状态。但正如两者的命名不同,其背后的本质也是不同的。本研究试图分析妒忌如何不同于工作场所的不公平感,不公平和妒忌影响下的亲社会行为有何不同,以及不同性质的妒忌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何不同。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法在四个研究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四个研究借助假被试引发社会比较,通过对实验中得分与奖励的操纵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作为自变量,被试对假被试的帮助行为作为因变量。研究一探讨了中国人为被试的妒忌主体在不公平感和妒忌影响下的亲社会行为以及不同性质的妒忌对妒忌主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二探讨中国人为被试的妒忌客体在不公平感和妒忌影响下的亲社会行为以及不同性质的妒忌对妒忌客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三探讨西方人为被试的妒忌主体在不公平感和妒忌影响下的亲社会行为以及不同性质的妒忌对妒忌主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四探讨美国人为被试的妒忌客体在不公平感和妒忌影响下的亲社会行为以及不同性质的妒忌对妒忌客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妒忌和不公平感尽管都与上行比较相联系,但是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人们能够对二者进行区分。

2)中国人作为妒忌主体,在不公平时的亲社会行为与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不同,不公平组的亲社会行为高于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在不同的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也不同,投入组的亲社会行为最高,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其次,投入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最低。在妒忌各组均是恶意妒忌对妒忌主体亲社会行为的预测显著,而善意妒忌不能显著预测妒忌主体的亲社会行为。

3)中国人作为妒忌客体,在不公平和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不同,不公平组的亲社会行为高于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不同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也不同,产出妒忌组的亲社会行为最高,投入组其次,投入-产出组最低。恶意妒忌正向预测投入组和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善意妒忌反向预测投入组和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善意妒忌正向预测投入-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恶意妒忌反向预测投入-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

4)美国人作为妒忌主体,在不公平时的亲社会行为高于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在不同的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也不同,投入组的亲社会行为最高,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其次,投入产出组的亲社会行为最低。中国人的妒忌感和不公平感都高于美国人。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面临不公平的情境时,中美妒忌主体有近乎相同的亲社会行为,在面临各种妒忌情境时,美国人的亲社会行为都低于中国人。对于妒忌组,不论是投入组、产出组还是投入-产出组,均是恶意妒忌对亲社会的行为预测显著。

5)美国人作为妒忌客体,在不公平时的亲社会行为高于妒忌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美国人与中国人在不公平情境中有近乎相同的亲社会行为,在妒忌情境中,美国人亲社会行为低于中国人。恶意妒忌正向预测美国人妒忌客体亲社会行为,善意妒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语种中文
页码7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8462]  
专题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玉辉. 妒忌与不公平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