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胡杨水力结构与功能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
作者蒋少伟
答辩日期201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君
关键词水力结构 不同地下水埋深 蒸腾 大气水汽压亏缺 叶片气体交换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干旱区植物面临土壤干旱、高蒸腾需求的环境压力,这些环境压力不可避免地对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及水分平衡产生影响。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与其生境相适应的水力结构,亦可通过水力功能的可塑性调节应对短时间尺度上水分环境的波动。由此形成的植物水力结构与功能特征反映了特定环境条件下植物的水力策略,对探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意义。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建群种。在水文—地貌过程影响下,河岸带地下水埋深随着距河道距离增加而增大,使胡杨种群面临不同水分生境,胡杨适应这种水分生境变化的水力策略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塔里木河上游沙雅河段垂直河岸断面设置3个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随机选择具代表性的5株样株,分别于6月、7月、8月、9月观测了地下水埋深变化、胡杨水力结构与功能参数以及叶片气体交换,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水力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水力结构与功能特征参数的关系、水力功能对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旨在深入认识胡杨适应干旱区荒漠河岸生境的水力策略。主要结论如下: (1)深地下水条件下胡杨枝条的最大导水率(Kmax)、实际导水率(Kini)、比导率(Ks)、叶比导率(Kl)显著高于浅地下水条件,而导水面积与叶面积比率(Hv)显著下降,表明随着地下水水位降低,胡杨枝条导水效率、叶片水分供应效率显著增大以及单位叶面积导水组织的投入减少,并且叶片水分供应效率的增大主要受导水效率的增大的影响而非单位叶面积导水组织投入; (2)胡杨枝条导水率损失50%对应木质部水势P50=-1.06 MPa,表明胡杨木质部抗干旱栓塞能力低。各观测点胡杨枝条平均导水率损失百分比数(PLC)均高于60 %,各观测点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受高蒸腾压力的区域环境影响,胡杨枝条木质部普遍存在较高程度的栓塞,水力安全处在高风险的状态; (3)观测点S1(地下水埋深0-2.75 m)7月Kl与Ks较6月显著提高,表明地下水升高枝条导水能力增大;观测点S2(地下水埋深3.7-4.8 m)、观测点S3(地下水埋深>6 m)Ks、Kl各月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最大值均出现在生长旺盛7-8月,表明近河道浅地下水条件下胡杨枝条导水功能受地下水季节波动影响明显,而远离河道深地下水条件下主要受植物生长物候的影响; (4)随着地下水水位降低,枝条比导率(Ks)、叶比导率(Kl)显著增大,表明深地下水条件下枝条导水效率显著高于浅地下水条件,并且高Kl表明需要由枝条给其末端叶片供水所需的压力梯度小。气孔导度(gs)与Kl、Ks呈弱相关性,且深地下水条件下gs显著高于浅地下水条件,表明在高蒸腾水分需求下水力结构可塑性调整维持水分平衡作用较气孔调节显著。WUE与Kl、Ks呈显著负相关,深地下水条件下Pn显著增大,表明水力结构调整促进叶片光合,并以消耗更多的水为代价。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态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4705]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蒋少伟. 胡杨水力结构与功能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