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
高吉喜; 吕世海; 雷坤; 张杰; 陈亚宁等
2012
文献子类科技成果
英文摘要本项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而一直是全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针对我国生态交错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生态区位重要,但退化严重的现象,本项目科学界定了我国生态交错带空间分布范围,完善了生态交错带评价方法:自主研发了多项生态恢复治理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大规模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生态交错带恢复治理技术水平。首次利用气候要素、土地利用和农业经济“三位一体”指标体系,将中国典型生态交错带划分为北方林草交错带、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绿洲交错带、西南农林牧交错带和东部水陆交错带五大类,并对不同交错带的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科学上更加准确地界定了生态交错带的概念、内涵,结构和功能特征,丰富完善了生态交错带理论体系。在绿洲荒漠交错带,攻克了植被恢复重建初期自维持能力弱等技术难题。自主研发出植物群落物种装配技术、植物群落自维持水分高效利用技术和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技术,分离获得能显著提高荒漠植物自维持能力的内生固氮菌株和溶磷菌株25株,建立示范区2000多公顷,示范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8-38%。在北方林草交错带,科学解释了该区域近年来虽然降水量有所增加,但草原仍曾退化趋势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建立了8种植被恢复技术模式。项目深入剖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林草交错带的影响,发现了气候变化与植被退化的内在机制,针对性地筛选并引进适宜草树种10个,成功建立了退化草地、沙化土地恢复技术体系。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构建了集“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一体化的生态治理技术模式,在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乌兰察布和包头市的8个贫困区县得到广泛应用;10余年推广应用143.3万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15%。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0%以上。在西南农林牧交错带,攻克了高寒脆弱环境下人工草地建植与流沙固定等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4项高寒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筛选出生态适宜草种11个,建立示范区2200公顷,推广应用5.58万公顷,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96亿元。在水陆交错带天津滨海湿地,研发构建了以淮涂生物种群重构、滩涂人工湿地生境修复、深渊重盐土低成本生态修复3项技术为核心的成套海岸带生境修复技术体系,建成各类生境修复技术示范区2053公顷,总产值达到415.2万元。本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174篇,其中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5部,其中《中国生态交错荐》获2010年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以本项目成果转化形成的“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以政府部门名义在全国颁布实施。项目在取得理论创新的同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环境管理和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成果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576]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_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吉喜,吕世海,雷坤,等. 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 .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