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Variation in fruit and seed traits and seed ger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Eremosparton songoricum[J]
刘会良; 张永宽; 张道远; 尹林克; 张元明; LIU Hui-Liang; ZHANG Yong-Kuan; ZHANG Dao-Yuan; YIN Lin-Ke; ZHANG Yuan-Ming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2
卷号36期号:8页码:802-811
关键词适应策略 生态型 果实种子大小 物理生理性复合休眠 种子萌发
英文摘要研究准噶尔无叶显(Eremosparton songoricum)6个居群间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以揭示异质生境下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的植株距离(F=2.34,p=0.03)和植株冠幅(F=8.49,p<0.01)存在显著差异,沙漠北缘E、F居群和沙漠腹地C居群(受人类干扰剧烈)的植株距离和植株冠幅高于沙漠腹地A、B、D居群;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重量存在显著差异,居群E、F和C的大部分参数显著高于其他沙漠腹地居群;居群间果实多子性(F=6.96,p<0.01)也存在显著差异,居群C的果实多子性最高((32.50±4.79)%);萌发结果表明,居群间新鲜的成熟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萌发率都低于15%;所有居群的大部分种子都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人为划破种皮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在低温(15/5℃)条件下,所有居群的种子萌发率都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经人为划破种皮解除物理休眠后,种子的休眠没有完全释放,居群C、E和F (大种子居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居群A、B和D(小种子居群) (F=30.77,p <0.01),说明准噶尔无叶豆种子不仅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也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不同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准噶尔无叶豆不同居群适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重要生存策略.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3671]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会良,张永宽,张道远,等. 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Variation in fruit and seed traits and seed ger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Eremosparton songoricum[J][J].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8):802-811.
APA 刘会良.,张永宽.,张道远.,尹林克.,张元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012).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Variation in fruit and seed traits and seed ger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Eremosparton songoricum[J].植物生态学报,36(8),802-811.
MLA 刘会良,et al."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Variation in fruit and seed traits and seed ger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Eremosparton songoricum[J]".植物生态学报 36.8(2012):802-8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