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初探[J]
刘会良; 宋明方; 段士民; 王喜勇; 张道远; 尹林克;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名中国沙漠
2012
卷号32期号:2页码:413-420
关键词藜科植物 萌发策略 种子大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英文摘要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的萌发特性(萌发率、萌发开始时间、平均萌发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进行研究,以探讨藜科植物的不同萌发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结果表明,32种植物萌发率呈双峰型,其中萌发率大于80%,或小于20%的种占大多数;萌发开始时间呈单峰型,28种植物在1~3d内开始萌发;平均萌发时间也呈单峰型,平均萌发时间小于5d的植物21种,最大的为杂配藜(23.7d);萌发持续时间种间差异较大,其中15种植物萌发持续时间小于15d,10种植物持续时间在15~30d,5种植物大于30d。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以上结果揭示出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不尽相同,表现为机会主义萌发策略、下注萌发策略和谨慎萌发策略,这与植物所处土壤盐渍化程度存在差异有关。此外,Log尺度下32种藜科植物种子大小及其变异范围较小(10-2~101),暗示多数藜科植物多为小种子,其容易沿缝隙进入土壤形成短暂或永久种子库,这也是沙漠植物生存策略的重要一环。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3555]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会良,宋明方,段士民,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初探[J][J]. 中国沙漠,2012,32(2):413-420.
APA 刘会良.,宋明方.,段士民.,王喜勇.,张道远.,...&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01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初探[J].中国沙漠,32(2),413-420.
MLA 刘会良,et al."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2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策略初探[J]".中国沙漠 32.2(2012):413-4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