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沙海域冷泉渗漏区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邬黛黛1,2; 杨飞1,3; 黄霞4; 潘梦迪1; 孙甜甜1; 刘丽华1; 吴能友2,5
刊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10
卷号37期号:5页码:59-69
关键词稀土元素 冷泉渗漏 东沙海域 自生碳酸盐岩 rare earth elements cold seeps dongsha area authigenic carbonate
ISSN号0256-1492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17.05.006
其他题名RARE EARTH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THE SEDIMENTS IN COLD-SEEP AREA IN DONGSHA AREA OF SOUTH CHINA SEA
英文摘要东沙海域是我国典型的冷泉活动区,该区域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受其源区控制,同时也可能会受到冷泉渗漏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位于南海北部陆坡973-4站位的柱状样为研究对象,该站位位于21°54.3247’N、118°49.0818’E,水深为1 666m,柱状样总长1 375cm,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测试方法,测得样品的稀土元素以及部分微量和主量元素数据,并结合总碳(TC)、总有机碳(TOC)以及有孔虫质量分数等数据,探讨了冷泉泄漏对周围成岩环境及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973-4站位柱状样在海底以下459~619cm深度范围内稀土元素含量整体异常减少,但所有样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相关稀土元素参数均十分一致。结合冷泉活动研究,表明该区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常与物源无关,是受自生碳酸盐岩的增加所影响。此外,通过分析δCe值随深度的变化以及自生碳酸盐岩和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的分布情况发现三者相关度很高,表明自生碳酸盐岩的增加很可能是该区域发生的冷泉渗漏导致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所产生的。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16639]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通讯作者杨飞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510640;
2.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7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
5.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邬黛黛,杨飞,黄霞,等. 南海东沙海域冷泉渗漏区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37(5):59-69.
APA 邬黛黛.,杨飞.,黄霞.,潘梦迪.,孙甜甜.,...&吴能友.(2017).南海东沙海域冷泉渗漏区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7(5),59-69.
MLA 邬黛黛,et al."南海东沙海域冷泉渗漏区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37.5(2017):59-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