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昌西; 沈裕虎; 刘登才; 张怀刚; 王寒冬; 徐金青; 王蕾; 夏腾飞
刊名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卷号27期号:02页码:182-193
关键词青稞 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英文摘要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对267份青稞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10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1.41,平均值为0.54,粒色和穗密度多样性较为丰富;9个数量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2.84%~42.22%,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4~2.09,平均值为2.03,表型多样性十分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经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穗粒数因子、粒质量因子、分蘖和穗长因子、株高因子和籽粒体积质量因子等5个特征根,代表全部9个考察性状的89.05%的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多为青稞育成品系,主要为矮秆、高分蘖和密穗型材料。第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地方品种,主要为中高秆、多分蘖和小穗型材料,其产量较低。第Ⅲ类群主要为高秆、分蘖力适中,中穗大粒型材料,产量适中。第Ⅳ类群主要为中高秆、低分蘖、大穗多粒型品种,产量较高。研究认为青藏高原青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地方品种可作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加以利用。
资助机构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5-ZJ-702)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 ; 西藏自治区西部提升计划(XBTSZWXK-01) ; 青海省重点研发和转化计划(2016-NK-13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13747]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藏农牧学院
2.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大学
5.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原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昌西,沈裕虎,刘登才,等. 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02):182-193.
APA 昌西.,沈裕虎.,刘登才.,张怀刚.,王寒冬.,...&夏腾飞.(2018).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西北农业学报,27(02),182-193.
MLA 昌西,et al."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西北农业学报 27.02(2018):182-19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