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F+H2反应体系的高分辨态态动力学和Cl+H2反应体系中的非绝热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兴安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0-12-3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杨学明
学位专业物理化学
中文摘要在本论文的工作中, 我们利用交叉分子束技术和高分辨的氢原子里德堡态飞行时间谱方法对F+H2(v=0, j=0)→HF(v′=3)+H反应的态态反应动力学和Cl+para-H2→HCl+H反应中的非绝热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对F+H2(v=0, j=0)→HF(v′=3)+H反应中HF(v′=3)产物的前向散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得到了HF(v′=3)产物的态分辨微分截面和激发函数, 实验结果与张东辉等人的精确量子动力学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 清晰给出了F+H2(v=0, j=0)→HF(v′=3)+H反应中HF(v′=3)产物的前向散射机理的动力学图像:HF(v′=3)的前向散射主要贡献来自反应络合物通过反应出口处的离心势垒的slow-down机理, 在稍微高于HF(v′=3)产物阈值的一小段碰撞能范围之内, 还有一小部分贡献来自于shape共振机理。同时对F+H2反应中可能对HF(v′=3)前向散射有贡献的时间延迟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合理分类。 我们对反应Cl+para-H2→HCl+H中的非绝热效应在碰撞能4~6 kcal/mol范围进行了研究, 首先测量了Cl+para-H2→HCl+H反应的微分截面, 并利用离子成像设备采用(2+1)REMPI的方法测定了氯原子束中基态氯原子Cl(2P3/2)与激发态氯原子Cl*(2P1/2)的比例, 从而得到了氯原子基态Cl(2P3/2)与氯原子激发态Cl*(2P1/2)的相对微分截面,确定了二者反应性之比。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很低的碰撞能下, 来自氯原子激发态Cl*(2P1/2)的贡献会比较显著, 而在较高的碰撞能下,Born-oppenheimer近似仍然适用,这一结果与Alexander等人的量子反应散射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物理化学
公开日期2011-07-1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59.226.238.44/handle/321008/115083]  
专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兴安. F+H2反应体系的高分辨态态动力学和Cl+H2反应体系中的非绝热效应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