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高原旱地农田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碳氮耦合及水分生态效应
作者王兵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陕西
导师刘文兆 ; 党廷辉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旱地农田的水肥耦合效应一直为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所关注,探求合理的水肥投入水平,在水分受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合理施肥以提高产量,是水肥优化耦合研究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主要基于长期旱作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层次的作物水氮利用、产量以及土壤水分的表现,以及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性,探讨旱作条件下水碳氮耦合及水分生态效应特征,主要结论如下: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收获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氮磷肥配施条件下收获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施用有机肥也降低了收获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受其影响,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降雨的入渗深度变浅,不利于深层土壤水分的恢复。因此在施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夏季休闲后播种期的土壤有效底墒供应能力降低,削弱了土壤水库的供水能力,影响了高肥条件下作物的稳产高产。氮磷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表层的全氮含量,随着施磷量的提高剖面有机质含量下降。尽管旱作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供水能力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相比,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方式以及施用有机肥,作物叶片水平的SPAD值、光合、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仍然较高,各指标从拔节、开花到灌浆期先增加后降低,灌浆期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大。06-07年播种期土壤有效贮水量和生育期降水均比05-06年降低,受其影响,06-07年与05-06年相比,各处理拔节期和开花期叶片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有机肥的处理和氮磷用量较高的处理,拔节和开花期叶片光合速率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小于蒸腾速率下降的幅度,因此这些处理的叶片蒸腾速率仍有较高的增加。与长期施肥作物多年平均耗水量的差异相比,长期施肥后同一年份作物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差异减少,受播种期土壤有效底墒降低和生育期降水量减少的影响,两年之间不同施肥处理下作物叶面积指数变化有别,耗水量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肥料处理耗水量两年之间的差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就不同施肥方式处理而言,依氮磷有机肥配施、氮磷配施、不施肥的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的顺序,耗水量的差值依次降低。长期施肥后,氮磷肥配施和施用有机肥仍然可以大幅提高作物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施肥促进了作物氮素的吸收,而各处理间氮素的收获指数差异较小,不同降水年份的作物吸氮量的差值因施肥条件不同也有所差别。结合长期试验的结果和05-06年的试验结果建立了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土壤有效底墒)、氮磷肥用量关系的方程,经检验回归方程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3),然后根据此方程模拟06-07年的产量,70%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长期施肥同时显著提高了多年总产量和总耗水量,本试验年份中施肥显著提高了产量的同时耗水量没有显著增加,因而水分利用效率随产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本试验年份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作物总吸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表现为二次曲线的关系,随着吸氮量的增加三者的变化幅度逐渐降低。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与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拔节期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均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公开日期2011-07-01 ; 2011-07-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408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兵. 黄土高原旱地农田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碳氮耦合及水分生态效应[D]. 陕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