钚同位素法示踪中国领海核爆散落物钚的主要来源与迁移途径
王中良 ; 山田正俊 ; 郑建
刊名地球与环境
2007
卷号35期号:4页码:289-296
关键词 中国领海 北太平洋核爆基地 北太平洋赤道环流
ISSN号1672-9250
中文摘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东海及冲绳海槽沉积物、南海及邻近海域以及西北太平洋表层水中240 Pu/ 239 Pu 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以确定中国领海核爆散落核素钚的主要来源及迁移途径。结果显示: 东海及冲绳海槽沉积物中240 Pu/ 239 Pu 比值分布于0. 24~0. 31 之间,南海及邻近海域以及西北太平洋表层水240 Pu/ 239 Pu 比值也处于0. 22~0. 24 之间,都明显高于全球大气理论沉降值0. 18 。根据240 Pu/ 239 Pu 比值及其在沉积物芯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二十世纪50 年代早期美国在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进行的核爆实验,被认为是中国领海及其邻近海域除全球大气沉降外的另一重要的钚的来源。模式计算显示,东海及冲绳沉积物中约55 %、中国南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中约40 %、西北太平洋表层水中约20 %的钚,来自北太平洋核爆基地。北太平洋赤道环流及其在西北太平洋的分支洋流是钚自核爆地向中国领海迁移的主要通道。
收录类别CSCD
资助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3005)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9-20 ; 2011-07-0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189/handle/352002/2207]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中良,山田正俊,郑建. 钚同位素法示踪中国领海核爆散落物钚的主要来源与迁移途径[J]. 地球与环境,2007,35(4):289-296.
APA 王中良,山田正俊,&郑建.(2007).钚同位素法示踪中国领海核爆散落物钚的主要来源与迁移途径.地球与环境,35(4),289-296.
MLA 王中良,et al."钚同位素法示踪中国领海核爆散落物钚的主要来源与迁移途径".地球与环境 35.4(2007):289-29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