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早白垩世副狼鳍鱼的修订及骨舌鱼目系统关系
作者徐光辉
答辩日期2006-04-2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授予地点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导师张弥曼
关键词白垩纪 骨舌鱼目 骨骼学 系统发育 中国
英文摘要本文修订了我国早白垩世伍氏副狼鳍鱼(†Paralycoptera wui, Chang et Chou, 1977)。通过观察原始材料及部分新材料,特别是采用了在化石印痕上做塑胶模片的方法,使得原先看不到或不能确定的特征显现出来,因而对副狼鳍鱼骨骼特征(如鼻骨、围眶骨、后关节骨、前鳃盖骨、外肩胛骨、基舌骨齿板、上髓弓小骨、腹鳍、尾骨骼和鳞片等)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支分析,认为副狼鳍鱼(†Paralycoptera)是骨舌鱼亚目(Osteoglossoidei)的干群(stem-group)。与狼鳍鱼(†Lycoptera)及舌齿鱼(Hiodon)不同,副狼鳍鱼具有骨舌鱼目如下衍生性状:1,上叶尾下骨4根或更少;2,两鼻骨在中线相接;3,前鳃盖骨感觉管在腹枝上扩展突出,分枝开口于外侧面;4,第一末端尾椎(u1)上的神经棘完整;5,主要尾鳍分叉鳍条15根或更少。与驼背鱼亚目鱼类(notopteroids)不同,副狼鳍鱼具有骨舌鱼亚目如下衍生性状:1,腭区完全被眶下骨覆盖;2,鳃盖骨窄,长宽比为2或更大;3,第一胸鳍条强壮,特别长(远超过腹鳍起点)。除了副狼鳍鱼,†Singida和犁齿鱼(†Phareodus)都是骨舌鱼亚目不同层次上的干群。†Singida与副狼鳍鱼相近,但它以如下衍生性状与副狼鳍鱼相区别,而与更进步的骨舌鱼亚目鱼类相似:1,外肩胛骨小;2,舌颌骨前端有一与内翼骨相接的突起;3,下鳃盖骨小(位于鳃盖骨的前缘)。犁齿鱼则以如下衍生性状与副狼鳍鱼、†Singida相区别,而与现生骨舌鱼目鱼类相似:1,眶上感觉管与耳区感觉管相连;2,眶上感觉管不进入顶骨;3,神经骨1根; 4,网状结构分布于整个鳞片。另外,本文支持全齿鱼科(Pantodontidae)与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驼背鱼科(Notopteridae)与象鼻鱼超科(Mormyroidea)的姐妹群关系。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8-12
页码10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05/handle/311034/1663]  
专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硕博论文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_古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光辉. 中国早白垩世副狼鳍鱼的修订及骨舌鱼目系统关系[D].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