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两种蔷薇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李金蓉
答辩日期2013-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导师周燕
关键词蔷薇科 绢毛蔷薇 化学成分 超临界流体色谱 川滇蔷薇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定性分析
学位专业药物化学
英文摘要本学位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报道了蔷薇属绢毛蔷薇叶的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测试;第二章介绍了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对绢毛蔷薇叶中复杂成分的快速定性定量方法的建立;第三章介绍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采集自不同地点的川滇蔷薇叶片化学成分的差异性成分的探寻,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理论及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初步鉴定了寻找到的差异性成分,提示了这些差异性成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对绢毛蔷薇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我们从绢毛蔷薇叶的甲醇提取物中,经过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运用MS、1D-NMR和2D-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结合理化分析鉴定了以下化合物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基-(1→2)-α-D-吡喃核糖苷(1)、山奈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α-D-吡喃核糖苷 (2)、gallicin-p-O-(6′-O-caffeoyl)-β-D-glucoside (3)、 rubanthrone A (4)、翻白叶苷 A (5)、槲皮素(6)、山奈酚 (7)、野蔷薇苷 (8)、蔷薇酸 (9)、乌苏酸 (10)、19-α-OH乌苏酸 (11)、金丝桃苷 (12)、异槲皮苷 (13)、没食子酸 (14)、3,4,5-OH苯乙酸 (15)、β-谷甾醇 (16)。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我们对新化合物1-2及已知化合物4-5做了抗胰腺癌肿瘤测试,结果发现化合物4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胰腺癌肿瘤活性。 其次,我们运用超临界流体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技术,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的理论,建立了快速分析绢毛蔷薇叶中复杂化学成分的优化方法。此方法基于Box-Behnken designs(BBDs)实验设计及Derringer’s desirability理论。首先在析因实验下选出了五个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然后在8个小时内,设计实施了46个实验即得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分析绢毛蔷薇叶甲醇粗提物的优化条件。并在此优化条件下,九个从绢毛蔷薇叶中分离得到的标准品达到了基线分离,并选其中含量较大的五个成分进行了定量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灵敏、可靠和实用性。 然后,我们对采集自四川省十个不同生态地点的川滇蔷薇叶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工作。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十个不同产地的样品(每个地点五个样品)被系统的考察,以寻找不同地点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为成分差异与环境作用建立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理论(PCA)及偏正交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方法,我们发现了十个生态点之间差异性的化学成分,并经过初步鉴定,发现酚酸类的化学成分是具有指示环境作用的化学成分。 最后结合我们课题的研究,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探寻方向,具有参考价值。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天然产物研究
产权排序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8821]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天然产物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金蓉. 两种蔷薇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