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自组装多层膜的光控取向研究
作者张伶莉
答辩日期2008-05-3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
授予地点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
导师宣丽
关键词光控取向 分子组装 对比度 热稳定性
其他题名Photoalignment of liquid crystals using self-assembled multilayer films
学位专业光学
英文摘要诱导液晶排列的光控取向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理想取向方法,完全克服了摩擦取向法产生静电、沾污和摩擦沟痕的缺点,但由于光控取向膜的取向度不易控制,制备重复性不好,尤其是热稳定性差,一直未能实用化。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光控取向膜在制备时能够产生定向光聚合的光敏基团空间位阻大,光聚合程度低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提出将光敏基团构建于有序的自组装多层膜的分子中,使光敏基团在薄膜中的位置有序可控,降低其定向光聚合的位阻,以获得取向度高,稳定性好的光控取向膜。 首先合成了含有肉桂酸光敏基团的PACPY6,与PSS交替沉积生成自组装多层膜。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后薄膜的二向色性值为0.042,高于非组装型光控取向膜的二向色性值0.01,说明定向光聚合度增加。这一分子组装型光控取向膜取向液晶后,对比度达110,已基本达到实用器件的要求;但排列热稳定性还不够高,为100oC,实用上要求达到130oC以上,分析其原因应该是组装膜层间的库仑力连接较弱造成的。 为提高分子组装型取向膜的热稳定性,将膜层间的库仑力连接设计为共价键连接。选用重氮树脂和带有肉桂酸光敏基团的PACSS交替沉积生成自组装多层膜,经365 nm紫外光辐照,膜层间阴阳离子的库仑力连接转变成共价键连接,薄膜热稳定性达到180℃,满足实用化的热稳定性要求。此薄膜光控取向后二向色性进一步提高到0.1,液晶的对比度提高到140。 上述分子组装型光控取向膜的预倾角很低,小于1°,而实用上要求达到2°以上,因此进行了提高预倾角的初步探索。利用双光敏基团的自组装多层膜PDDA/PCAzo,经倾斜偏振紫外光辐照后对比度保持在130,预倾角提高至2.3°。在分子中引入含氟基团,组装DR/PACSS-CF3多层膜,同样采用倾斜偏振紫外光辐照后,预倾角提高至2.5°,同时对比度达到145,使分子组装型光控取向膜具备了实用化的条件。 本论文是物理和化学工作融合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完善了液晶光控取向技术,为其走向实用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3-21
页码10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59.226.165.120//handle/181722/677]  
专题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知识产出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伶莉. 自组装多层膜的光控取向研究[D].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所.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