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晶性与界面研究
作者张晓楠
答辩日期2018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导师高兴宇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原位加热 掠入射x射线衍射 界面能级
英文摘要在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太阳能因其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且干净清洁而成为研究者们争先恐后研究的对象。光伏电池可以通过光电转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被人们直接使用而备受关注。在各类太阳能电池中,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转换效率也从最初研究发现的3.8%提高到被认证的22.7%。这种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宽的光吸收范围、带隙可调以及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使得人们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面积生产以及商业化应用充满期待。但是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电池内部机理、回滞现象、大面积制备与长期稳定性等。因此,对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来说,依然有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以促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一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分别通过前驱体溶液与反溶剂工艺的对比,以及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添加剂,深入研究并全面分析了制备工艺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同时在钙钛矿薄膜上蒸镀有机分子,研究了钙钛矿薄膜与传输层界面的能级结构。研究结论如下:1)在一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过程中,前驱体溶液中的二甲基亚砜(DMSO,Dimethyl sulfoxide)与旋涂过程中反溶剂的使用将会对薄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晶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大气环境下通过采用钙钛矿薄膜前驱体溶液中是否添加DMSO以及薄膜旋涂过程中是否使用反溶剂乙醚的不同组合,制备了四种钙钛矿薄膜,并对这四种薄膜采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进行了同步辐射原位加热实验。研究发现薄膜旋涂过程中反溶剂乙醚的使用使得钙钛矿薄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晶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薄膜在加热过程中很快就完全形成了钙钛矿结构并且在持续加热过程中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而对于前驱体中含有DMSO来说,虽然在旋涂后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中间相从而对结晶过程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获得高质量薄膜,钙钛矿结构会随着加热温度上升与时间增加而快速分解。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一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改善制备工艺。2)我们将氧化石墨烯引入钙钛矿溶液前驱体溶液中,研究对钙钛矿薄膜的质量的影响,发现在前驱体中添加1 vol%的氧化石墨烯,形成的钙钛矿薄膜不仅晶粒变大且排列也更加紧密,器件的回滞现象也有明显降低。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添加不仅促进了钙钛矿晶粒的生长,而且存在于薄膜的晶界与表面大大提高了载流子的传输效率。氧化石墨烯添加得到高效率的电池器件简单有效,可以推广应用。3)有机分子N,N′-二戊基-3,4,9,10-苝二甲酰亚胺(PTCDI-C5,N,N’-Dipentyl-3,4,9,10-perylenedicarboximide)由于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可用于替代富勒烯衍生物PCBM([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但是其器件效率并未有明显提升。我们用原位蒸镀方法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与紫外光电子能谱(UPS,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研究钙钛矿与PTCDI-C5的界面能级结构,发现钙钛矿会与PTCDI-C5内核和NC=O基团发生反应,形成的能级结构虽然能够使得电子从钙钛矿侧向PTCDI-C5侧的传输,但空穴阻挡效果并没有PCBM那么好。因此PTCDIC5并不适合作为电子传输层直接用在钙钛矿光伏器件结构中,但是有可能作为缓冲层通过化学反应钝化钙钛矿薄膜表面从而提高电池稳定性。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28527]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2017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晶性与界面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