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应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索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
作者刘洪志
答辩日期2018-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纾
关键词风险决策 眼动追踪技术 自我一所有人差异 过程检验
其他题名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risky decision making by using eve-tracking technique
英文摘要

    风险决策指决策者不知道哪种自然状态将会发生,但知道这些自然状态发生概率及其对应结果的一类决策,例如选择50%的概率获得100元还是选择80%的概率获得60元。风险决策与科技政策、经济、金融、环保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息息相关,但目前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尚未明确。本博士论文构建三个研究,借助眼动追踪技术,系统地考察了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以期明确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在风险决策研究领域,存在基于加权求和计算方式的期望理论与基于直觉的启发式理论之争。本论文认为,加权求和的期望理论在为所有人决策时确实是行得通的,但是为自己决策时是行不通的。当为所有人进行决策时,由于无法得知众人对不同维度的权重信息和风险偏好,因此决策者更易采用理性的加权求和策略进行决策。而当为自己决策时,个体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偏好和个人特点进行策,更易采用违背传统期望理论的启发式策略来决策。目前来看,在风险决策领域鲜有研究探索这种为所有人决策与为自己决策的差异。眼动追踪技术作为一种过程检验方法,具有无干扰性、适用范围广、采集信息多样等独特的优势,可为理解决策的心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丰富学界对经济行为心理机制的认识。
    鉴于此,本博士论文的研究一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个体在为所有人进行风险决策时,是否采用与为自己决策时不同的策略,以期解开理论家坚持基于加权求和的期望理论之谜,为解决人们在风险决策中是否基于加权求和的计算过程这一争论提供更直接、更客观的证据。研究一发现:个体在为所有人做决策时更可能选择EV较大选项,其反应时更长、信息加工深度更深、复杂度更高、更可能采用基于选项的信息搜索模式,这意味着其更可能采用基于加权求和的期望策略,;个体在为自己做决策时更可能不根据EV策略进行决策,其反应时更短、信息加工深度更浅、复杂度更低、更可能采用基于维度的信息搜索模式,这意味着其更可能采用直觉的启发式策略。这一结果暗示,能够描述所有人决策行为的期望理论并不能描述单一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风险决策理论家为所有人发展的期望理论并不适用于单一个体的决策,这或许是期望理论失效的原因之一。
    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研究二进一步考察人们在风险决策时的眼动轨迹能否预决测其决策行为。一旦明确了人们在风险决策时的决策策略,就可以据此构建相关眼动指标,来预测其决策行为。研究二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注视信息比例、平均注视时长、SM值等一系列眼动指标都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和选择反转,最优预测模型的预测力高达81.4%。这意味着在被试观看选项之后,无须做出选择,研究者即可根据其搜索信息时的眼动轨迹来对其选择进行预测,使得心理学中所谓的“读心术”成为可能。
    在研究二的基础上,研究三进一步操纵眼动注视来影响那些可预测风险决策的眼动指标,以影响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研究三采用内生和外生两种操纵注视时间的实验范式,来操纵个体对特定维度的注视时长,结果发现两种操纵方式都能显著影响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三可以在被试无察觉的条件下操纵其对选项信息的注视时长,从而影响其决策行为,这一操纵方式或对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决策干预具有一定启示。
    本博士论文通过以上三个研究考察了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以期达到通过追踪个体的眼动轨迹来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这一目的。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6148]  
专题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洪志. 应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索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