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跨感觉通路选择性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罗跃嘉
答辩日期199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魏景汉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选择性注意 偏差相关成分 注意成分 失匹配负波 跨通路延迟反应模式 言语和非言语任务
其他题名Selective Attention Research 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Using a Cross-Modal and Delayed Response Paradigm
英文摘要

本实验研究采用“跨通路延迟反应”实验模式,以提高非注意纯度,研究正常青年人非言语和言语两个系列的跨通路选择性注意事件相关电位但R.P)成分,以相减技术得到的偏差相关成分和注意成分为主要分析对象.对于注意ER.P研究中主要争论的焦点问题,为澄清其中的某些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O记录的非语言ERP成分与经典的Oddball模式的ERP成分性质基本相同,例如无论注意与否或何种刺激,最大N】均分布于额部;在语言ERP成分中,听觉N1最大峰位于额中央部,而视觉N1最大峰位于两侧枕部与颖后部,具有明显的通路差异性,因此N1可能是反映汉字形音初步加工的特异性指标.②在非语言听觉标准刺激、视觉标准与偏差刺激下,均在额部发现了注意N1波幅的增大;在语言实验中,听觉偏差刺激在额中央部,听觉标准刺激、视觉标准与偏差刺激在枕部与颖后部也发现注意N1显著增大.表明语言和非语言的注意加工均引起N1的选择性增大.针对N1是外源性成分还是混合性成分的争论,本研究认为N1是内、外源性成分重叠的结果.③在注意和较为严格的非注意条件下,观察到一个汉字形音产生的早期偏差相关负波(DRN 1),除在非注意时的DRN1头皮分布与失匹配负波(MIVQ}I)不同外,其它峰潜伏期、波幅分布和注意效应等性质与MMN基本相同.并且,在视觉通路也证实了语言与非语言刺激的DRN1的上述特征均与听觉MIvI}I基本一致.据此,关于是否存在语言MIVII}I和视觉MIVB}I的疑义,本实验结果可以初步认定语言MMN  和视觉MIvlrl的存在.④比较注意与非注意的M1Vn}平均波幅,结果听觉与视觉MIvirI波幅均不受注意的影响,汉字形音识别产生的DRNI,其波幅也不受注意的影响.针对MIVQ}1是否受注意的影响这一长期争论,本研究认为MIviI}}波幅不受注意的影响,它是反映对语言和非语言刺激自动加工的重要指标.⑤非语言的早期注意成分(Ndl)的起始时间与注意N1相同,而早于非注意N1,表明在外源性成分起始前就发生了注意效应.在汉字形音加工的时间发生顺序上,依次为纯注意的Ndl、.混合成分的注意N1和纯外源性的非注意N1.针对注意的早期还是晚期选择这一注意理论的基本问题,本实验结果表明语言和非语言的注意效应均出现在外源性成分之前,提供了支持注意早期选择理论的进一步证据.⑥非语言听觉与视觉偏差刺激产生的Ndl最大峰分布于它们各自的初级感觉投射区,听觉与视觉标准刺激诱发的Ndl最大峰均分布在额部;语言听觉偏差刺激产生的Ndl最大峰位于额中央部,视觉偏差刺激产生的Ndl最大峰位于枕部;非语言听觉与视觉标准刺激诱发的Ndl最大峰均位于枕部。针对刺激的加工部位是通路特异性还是通路上机制的争论,本研究认为跨通路选择性注意对非语言偏差刺激的加工部位是通路特异性的,对语言偏差刺激的加工部位具有通路间差异性;而对非语言标准刺激的加工部位是通路上的,对语言标准刺激的加工部位具有通路间共同性.对于注意的选择性发生时程的早晚可因刺激条件而异、具有可塑性这一新见解,本实验提供了支持它的证据.8针对语言加工中N400与N200关系问题,本实验根据N350的峰潜伏期、波幅及其头皮分布特点,认为注意条件下的N350很可能是N200与N400的重叠,并主要表现出N400的特点;而非注意条件下,N35。则可能主要是N200。N35。的属性因条件而异,体现了ERP成分反映的大脑加工机制的可塑性。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心理学
公开日期2011-06-23
页码9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5053]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跃嘉. 跨感觉通路选择性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