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给予母亲情感支持的影响
作者赖建维
答辩日期2009-06-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心理研究所
导师郑钢
关键词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 情感支持 跨文化
其他题名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Styles,Mother-Child Relationships on Adolescents' Emotional Support to Their Mothers
英文摘要情感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种重要形式无论对支持提供者和接受者都具有重要作用,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的很多研究发现情感支持与父母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老年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质量是影响子女对父母提供支持的重要因素。但是针对青少年的此类研究相对较少。其次,研究表明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所学到的情感支持技能影响儿童对他人情感需求的反应,这种影响持续一生。我们假设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与父母间的情感支持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父母年老后子女表现出的支持行为有一定的相关,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的情感支持行为进行研究,进而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亲子间的情感支持打基础,并为最终改善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的情感支持做铺垫。总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教养方式是否对青少年给予母亲的情感支持产生影响,并考察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另外,文化是影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情感支持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考察跨文化的普遍性,我们以中国和印尼青少年和母亲作为研究被试。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对于中国和印尼母亲来说,对孩子行为的“接受”对子女给予她们情感支持行为有预测作用。而亲子关系中的“亲密”和“赞赏”因素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这些作用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2)中国和印尼母亲对子女的“拒绝”可正向预测亲子间的“冲突”,但不能预测子女对母亲的情感支持行为,这个结果在中国和印尼都得到验证。 (3)子女给予母亲的情感支持并不能有效地预测对母亲的帮助意愿。 (4)子女给予母亲的情感支持可以正向预测子女在帮助父母时的“情感帮助动机”,即帮助父母是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但与具体帮助行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全面研究。 (5)中国和印尼青少年“接受”得分较高,“拒绝”得分较低,可见,两国母亲都采取了积极的教养方式。中国、印尼亲子关系较好,但印尼青少年比中国青少年感到与母亲更加“亲密”,受到母亲更多“赞赏”,“冲突”因素上两国无显著差异。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发展心理学
公开日期2011-06-2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751]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赖建维. 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给予母亲情感支持的影响[D]. 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