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
于肖楠; 张建新
刊名心理科学进展
2005
卷号13期号:5页码:658-665
关键词韧性 适应 应对 保护性因素 干预
ISSN号1671-3710
其他题名Resilienc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or Recovery and Growth during Stress
英文摘要韧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这种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就会展现出来。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而组成动力系统,共同抵抗环境的不利影响。韧性的过程模型认为韧性是瓦解和重新整合之后达到的更高平衡状态,与一般意义上的“复原”有区别。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上,韧性呈现出具有不同适应意义的层次结构,其内涵也会因情境而变化。尽管在如何测量韧性的问题上研究者们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些简便有效的韧性量表得到了广泛应用。韧性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在教育、医疗、社区和企业中开展的韧性干预训练已经显示出良好效果。
学科主题人格心理学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局重点资助,项目编号:KSCX2-2-03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1-11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849]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通讯作者张建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肖楠,张建新. 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APA 于肖楠,&张建新.(2005).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13(5),658-665.
MLA 于肖楠,et al."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 13.5(2005):658-66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