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渤海冬、夏季环流模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郑向阳
答辩日期2011-05-2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施平
关键词渤海 环流模拟 Fvcom 模式 潮余流 密度流 风生流
其他题名Numerical Study on the Circu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Bohai Sea
英文摘要本文利用有限体积的海洋模型 FVCOM,考虑潮汐、风场和密度场等多种影响因子模拟了渤海冬、夏季三维环流形态。分别计算了两个季节的风场和密度场单独作用下的风海流、密度流以及三种驱动力共同作用下的总环流,着重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各种驱动力对于总环流的贡献,并就渤海海峡处的入流和出流状况进行了探讨。文章较好的模拟了渤海的潮汐和潮流,给出了渤海的潮汐和潮流的特征,绘制了M2 分潮和K1 分潮的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以及这两个分潮流的潮流椭圆。计算所得的潮汐和潮流特征与前人的结论比较一致,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渤海的欧拉潮余流,潮余流除了在岬角处较强外,在整个渤海都很弱。 文章模拟了渤海冬、夏季风场产生的风生环流。冬季盛行偏北风,风速较强;夏季盛行偏南风,风速较弱。风生环流表层和底层流场差异很大,表层流向与风向基本一致,中 下层产生了与风向相反的补偿流,存在多个小尺度的涡旋。加入潮流后,由于潮流的耗散作用,表层风生流在强潮流区流速减小很多,也影响了中下层流场的形态。 文章模拟了在初始温盐场下的密度流。夏季密度场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夏季密度流的主要特征是在渤海中部有一个顺时针的涡环,对应着此处的高温低密中心,顺时针涡环 的南北两侧有两个逆时针的涡环,是由冷水团产生的。冬季密度场更多与盐度有关,辽东湾中南部有一支逆时针的环流,渤海南部海区形成了一个从渤海湾开始,经过渤海中部, 通过渤海海峡南部流出的一支较强的东向流。密度流也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表底层流场结构差异很大。 夏季总环流在不同的海区体现了潮余流、风生流和密度流的特征,而冬季总环流流场几乎与含潮风海流相同,密度流的作用很小。夏季风生流和密度流对环流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冬季风场对环流起主导作用,潮余流虽然很小,但是潮流耗散对于环流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我们还定量计算了潮余流、风海流、密度流的动能之比夏季大约为1:2:3,冬季为 4:15:6。 渤海和黄海在渤海海峡断面处的流场结构在冬季和夏季基本相同,都是北进南出,但夏季流量较大。入流主要集中在海峡北部的中上层,出流在海峡的中部和南部的中上层,有些区域的底层与表层流向相反。夏季风海流在渤海海峡处为北出南进,密度流为北进南出,说明夏季密度流较占优势,这与夏季两种环流的动能之比是一致的。
公开日期2011-07-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3628]  
专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向阳. 渤海冬、夏季环流模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