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袁涛萍; 李恒翔; 李路; 王卉; 杨长平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2017
卷号36期号:01页码:41-47
关键词大亚湾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丰度 生物量
通讯作者袁涛萍
中文摘要利用2013年8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的海洋生态调查所采集的底栖动物样品及环境参数,研究了夏季大亚湾海域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53种,其中环节动物81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25种、棘皮动物6种、其他类动物4种;环节动物种数占总种数的52.94%,是构成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类为短吻铲荚螠和波纹巴菲蛤。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10ind·m~(–2)和84.83g·m~(–2)。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将大亚湾的底栖动物分为5个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夏季大亚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沉积物石油类。BIOENV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丰度与有机质和重金属的铅、铜和镉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346]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涛萍,李恒翔,李路,等. 夏季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J]. 热带海洋学报,2017,36(01):41-47.
APA 袁涛萍,李恒翔,李路,王卉,&杨长平.(2017).夏季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热带海洋学报,36(01),41-47.
MLA 袁涛萍,et al."夏季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热带海洋学报 36.01(2017):41-4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