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期刊论文
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应用于格列喹酮肝摄取方式的考察
张帆; 敬涛; 白兆迪; 唐梅; 周利婷; 武新安
刊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卷号35期号:9页码:809-812
关键词Seglen法 大鼠原代肝细胞 格列喹酮 肝摄取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ISSN号1001-5213
英文摘要目的:对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经典方法进行改良,使之更方便、高效、经济和实用;并将方法改良后分离获得的原代肝细胞进行贴壁培养用于格列喹酮的肝细胞摄取方式的考察。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于无菌条件下麻醉后固定,保持体温在37 ℃,对Seglen两步在体灌注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先在体后离体的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离心纯化后进行贴壁培养;将不同浓度格列喹酮溶液与贴壁的原代肝细胞共同孵育40 min, 1% Trion-X 100裂解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肝细胞裂解液中格列喹酮的浓度,BCA法测定细胞蛋白含量,绘制格列喹酮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曲线,考察格列喹酮的肝细胞摄取方式。结果:经改良后,所分离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数量有所提高,活性>80%,易于贴壁,形态良好,且节省试剂尤其是Ⅳ型胶原酶的用量;在15.625~720 μg·ml~(-1)范围内时,随着格列喹酮浓度的增大肝细胞对格列喹酮的摄取量呈近似线性的升高,并未呈现明显的饱和现象。结论:经典方法经改良后,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活性高且易于贴壁,同时操作更为方便、高效,节约试剂尤其是昂贵的Ⅳ型胶原酶的用量,是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法;格列喹酮在15.625~720 μg·ml~(-1)范围内时,肝细胞对其摄取以自由扩散为主并非蛋白介导转运。
出版地WUHAN
项目编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内基金--青年基金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478638
资助机构LZU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86882]  
专题第一临床医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帆,敬涛,白兆迪,等. 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应用于格列喹酮肝摄取方式的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9):809-812.
APA 张帆,敬涛,白兆迪,唐梅,周利婷,&武新安.(2015).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应用于格列喹酮肝摄取方式的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35(9),809-812.
MLA 张帆,et al."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应用于格列喹酮肝摄取方式的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35.9(2015):809-8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