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期刊论文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胡雪婷; 潘晨亮; 牟彦红; 江尕学; 张静; 王燚; 丁丽琼; 白明; 韩霞; 彭瑜
刊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
卷号30期号:11页码:972-975
关键词冠心病 血栓调节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ISSN号1001-1439
英文摘要目的:探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浓度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对照组(10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M和hs-CRP血浆浓度,分析sTM和hs-CRP血浆浓度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sTM血浆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CS组>SAP组>对照组[(97.31±4.19)pg/ml>(72.16±6.70)pg/ml>(52.29±2.28) pg/ml,均P<0.05];hs-CRP血浆浓度ACS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0.08)μg/ml>(2.55±0.09) μg/ml,P=0.012],对照组和SAP组、SAP组和AC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hs-CRP和sTM血浆浓度与冠脉病变范围无相关性(均P>0.05);sTM和hs-CRP血浆浓度无相关性(r=-0.070,P=0.116);sTM和hs-CRP血浆浓度用于ACS的判断均有显著意义(P<0.001,P=0.048)。结论:sTM和hs-CRP血浆浓度均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稳定性,且对AC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均与冠脉病变范围不相关。
出版地WUHAN
资助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 ;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
项目编号国家临床重点科室项目 ;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项目 ; 甘肃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297389
资助机构GSSTD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69836]  
专题第一临床医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雪婷,潘晨亮,牟彦红,等.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11):972-975.
APA 胡雪婷.,潘晨亮.,牟彦红.,江尕学.,张静.,...&彭瑜.(2014).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30(11),972-975.
MLA 胡雪婷,et al."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30.11(2014):972-97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