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大气科学学院  > 期刊论文
非地转湿Q矢量在川北大暴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刘运成; 王澄海; 隆霄
刊名山地学报
2008-07-15
期号4页码:445-452
关键词湿Q矢量 大暴雨 诊断分析
中文摘要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实测资料,对2005-07-18~19出现在四川盆地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阻挡的形势下,高低空切变线、地面冷锋和偏南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湿Q矢量次级环流上升区附近,在其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存在明显的次级环流圈;700hPa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附近及其西部和北部之间的辐合区是强降水出现的区域,随着暴雨系统的发展,其散度辐合区与雨区对应得越好。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29006]  
专题大气科学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运成,王澄海,隆霄. 非地转湿Q矢量在川北大暴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J]. 山地学报,2008(4):445-452.
APA 刘运成,王澄海,&隆霄.(2008).非地转湿Q矢量在川北大暴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山地学报(4),445-452.
MLA 刘运成,et al."非地转湿Q矢量在川北大暴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山地学报 .4(2008):445-45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