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大气科学学院  > 期刊论文
雷暴云顶高的图解计算分析及其顶报实践中的检验
张喜轩; 马骥德; 刘永平; 李向东
刊名高原气象
1982-07-02
期号2页码:60-68
关键词雷暴云:5762 图解计算:4742 层结曲线:3607 水汽条件:3145 大云:2917 雷达观测:1903 预报实践:1619 平流:1513 探空资料:1504 降雹:1442
中文摘要本文从能量的观点出发,通过对甘肃平凉地区1973—1977年夏季68次雷暴云的雷达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探空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当天雷暴发展最强时刻的最大云顶高有它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就是:当大气中层(700—400毫巴)处在中等干湿条件下(平均相对湿度在32—62%),计算的云顶高与雷达观测到的最大云顶高几乎完全吻合,这类情况的概率达71%;当层结的水汽条件处于相对比较高湿或比较干时,计算的云顶高和雷达实测到的最大云顶高产生偏离。产生这种偏离和水汽条件有较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在预报雷暴云顶高的问题上,根据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应用作者在1)中的方法计算的云顶高,再结合层结的水汽条件需进行某...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28270]  
专题大气科学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喜轩,马骥德,刘永平,等. 雷暴云顶高的图解计算分析及其顶报实践中的检验[J]. 高原气象,1982(2):60-68.
APA 张喜轩,马骥德,刘永平,&李向东.(1982).雷暴云顶高的图解计算分析及其顶报实践中的检验.高原气象(2),60-68.
MLA 张喜轩,et al."雷暴云顶高的图解计算分析及其顶报实践中的检验".高原气象 .2(1982):60-6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