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期刊论文
‘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
董德珂; 董瑞; 王彦荣; 聂斌; 刘志鹏
刊名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卷号36期号:7页码:1376-1382
关键词箭筈豌豆 ‘兰箭3号' 荚果 发育动态 裂荚 适宜收获时间 腹缝线
中文摘要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豆科牧草,但荚果成熟时的开裂现象会造成种子的严重损失。该研究以栽培品种‘兰箭3号'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腹缝线表面结构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箭筈豌豆荚果的裂荚机理,为生产中确定种子收获的适宜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兰箭3号'约在盛花后25~30d荚果变为浅棕色,此时荚果已完成生理成熟,且荚果的大小和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含水量降到最小值;盛花后25d荚果腹缝线出现裂缝,盛花后35d腹缝线完全裂开。(2)‘兰箭3号'于盛花后20d腹缝线处离层细胞开始解体;盛花后2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均开始失水皱缩,其中内果皮的薄壁细胞部分已开始破裂,离层细胞及其下面的薄壁细胞完全解体,外部果瓣缘细胞内侧细胞壁破裂,但外侧异常加厚的细胞壁仍然保持完整并连接两个果瓣,使荚果不开裂;盛花后30~3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完全失水,细胞壁皱缩在一起,同时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细胞壁断裂成两部分,荚果的两个果瓣裂开。研究表明,盛花后25~30d荚果失去绿色变为浅棕色时是‘兰箭3号'的适宜收获时间,且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是导致箭筈豌豆荚果开裂的主要原因,推测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增厚融合的细胞壁很可能是‘兰箭3号'抵抗裂荚的关键结构。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86493]  
专题草地农业科技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德珂,董瑞,王彦荣,等. ‘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7):1376-1382.
APA 董德珂,董瑞,王彦荣,聂斌,&刘志鹏.(2016).‘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36(7),1376-1382.
MLA 董德珂,et al."‘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36.7(2016):1376-138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