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期刊论文
四脊裸胞壳Dh菌株侵染对钩麦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
朱建兰; 王国利; 刘谨; 张自和
刊名草地学报
2008-03-15
期号2页码:121-124+140
关键词Dh菌 钩麦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中文摘要对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Dh菌株侵染苜蓿钩麦蛾(Aproaerema anthylidella Hübner)幼虫后其症状、体内保护酶活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用菌悬液为5×107个/mL孢子处理,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8.38%;感病虫体表皮发黑,保湿后体壁受害部长出大量Dh菌株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感病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POD酶活性上升程度较CAT酶活性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用Dh菌株处理后钩麦蛾幼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52226]  
专题草地农业科技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建兰,王国利,刘谨,等. 四脊裸胞壳Dh菌株侵染对钩麦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8(2):121-124+140.
APA 朱建兰,王国利,刘谨,&张自和.(2008).四脊裸胞壳Dh菌株侵染对钩麦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草地学报(2),121-124+140.
MLA 朱建兰,et al."四脊裸胞壳Dh菌株侵染对钩麦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草地学报 .2(2008):121-124+14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