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六盘山天池记录的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及其意义
周爱锋; 孙惠玲; 陈发虎; 赵艳; 安成邦; 董广辉; 王宗礼; 陈建徽
刊名科学通报
2010-08-05
期号22页码:2264-2267
关键词高分辨率 中晚全新世 六盘山天池
ISSN号0023-074X
中文摘要位于我国东南部典型季风区与西北内陆干旱区之间过渡区的黄土高原中西部缺乏中晚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通过对黄土高原发现的六盘山天池湖泊沉积物进行孢粉、磁化率、沉积物色度指标分析,结合陆源植物残体的高精度AMS测年控制,获得了中晚全新世6200年来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初步的结果表明,该区域和季风区石笋为代表的大的气候框架记录比较一致,但在气候事件上提供了更为翔实丰富的信息.
出版地BEIJING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49219]  
专题资源环境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爱锋,孙惠玲,陈发虎,等. 黄土高原六盘山天池记录的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及其意义[J]. 科学通报,2010(22):2264-2267.
APA 周爱锋.,孙惠玲.,陈发虎.,赵艳.,安成邦.,...&陈建徽.(2010).黄土高原六盘山天池记录的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及其意义.科学通报(22),2264-2267.
MLA 周爱锋,et al."黄土高原六盘山天池记录的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及其意义".科学通报 .22(2010):2264-226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