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资源环境学院  > 期刊论文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韩永翔; 奚晓霞; 方小敏; 宋连春; 杨胜利
刊名科学通报
2005-12-15
期号23页码:2649-2655
关键词北太平洋地区 铁假说 远程传输 沙尘通量 气候效应
ISSN号0023-074X
中文摘要“铁肥料效应”的验证一直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Bishop等在2001年4月观测到中亚沙尘越过北太平洋PAPA地区引起了该区海洋生物大幅增长的事实,为“铁假说”的成立提供了自然状态下最有力的沙尘-海洋过程生物环境效应证据.我们通过分析2001年4月中亚大陆强沙尘暴源区的中国大陆、沙尘远程传输区的韩国、日本及更遥远的美国的地面同步PM10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在北太平洋地区海洋表层进行的有机碳和叶绿素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诊断和TOMS卫星气溶胶指标的分析,从大陆沙尘过程分析表明沙尘浓度由源地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估算这场强沙尘暴过程可以为北太平洋PAPA地区带去3.1~5.8μg/m3的风...
出版地BEIJING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47826]  
专题资源环境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永翔,奚晓霞,方小敏,等.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J]. 科学通报,2005(23):2649-2655.
APA 韩永翔,奚晓霞,方小敏,宋连春,&杨胜利.(2005).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科学通报(23),2649-2655.
MLA 韩永翔,et al."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科学通报 .23(2005):2649-265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