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水稻远缘杂交后代的耐强光和抗光氧化特性
李涛1; 丁在松1; 关东明2; 陈传永3; 孙锐3; 赵明1
刊名作物学报
2006
卷号32期号:12页码:1913-1916
关键词远缘杂交 野生稻 光合作用 光氧化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oxidation in the Hybrid between Oryza sativaand Oryza rufipogon
英文摘要为探明通过远缘杂交(Oryza sativa Azucena * Oryza rufipogon Ramper 6)手段获得的水稻高光合后代株系(SHPF6)在生长关键时期的耐强光和抗光氧化能力,本文以生育期一致的推广品种中花10号为对照,进行了光合作用测定和抗光氧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强光下SHPF6表现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_n,并随着光强进一步增强而有较大的上升,这种高光合优势突出表现于P_n与胞间CO_2浓度(C_i)的极显著负相关(r=-0.767, P<0.01),及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无论光强大小均高于对照;光氧化条件下,中花10号F_o显著升高(P<0.05),F_v/F_m和F_v/F_o均显著降低(P<0.05),而SHPF6各荧光参数在统计上没有较大差异,说明SHPF6具有较强的抗光氧化能力.这些结果意味着,通过远缘杂交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普通栽培品种的光合速率和CO_2羧化能力,还能改善水稻的抗光氧化能力.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9220]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094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涛,丁在松,关东明,等. 水稻远缘杂交后代的耐强光和抗光氧化特性[J]. 作物学报,2006,32(12):1913-1916.
APA 李涛,丁在松,关东明,陈传永,孙锐,&赵明.(2006).水稻远缘杂交后代的耐强光和抗光氧化特性.作物学报,32(12),1913-1916.
MLA 李涛,et al."水稻远缘杂交后代的耐强光和抗光氧化特性".作物学报 32.12(2006):1913-19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