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
付雪丽; 张惠; 贾继增; 杜立丰; 付金东; 赵明
刊名作物学报
2009-09-12
期号09页码:1708-1714
关键词冬小麦 夏玉米 双季晚栽 产量构成 资源利用效率
英文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平原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增产及资源高效的效应,选用2个中熟冬小麦品种和2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于2006—2008年先后在河南温县和焦作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参数定量指标及光温资源的分配利用。结果表明,冬小麦晚播产量降低不明显,夏玉米晚收产量显著提高747~2700kghm?2,"双晚"周年产量21891~22507kghm?2,比对照提高442~2575kghm?2。冬小麦晚播平均叶面积指数、每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但平均净同化率、收获指数和粒重提高达5%显著水平;夏玉米晚收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生育期天数和粒重均显著提高。"双晚"栽培...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7423]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焦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雪丽,张惠,贾继增,等. 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J]. 作物学报,2009(09):1708-1714.
APA 付雪丽,张惠,贾继增,杜立丰,付金东,&赵明.(2009).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作物学报(09),1708-1714.
MLA 付雪丽,et al."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作物学报 .09(2009):1708-17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